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四川营与棉花地

2012年03月11日

四川营与棉花地
民国时期地图
四川营与棉花地
四川会馆

  骡马市大街北侧,有条南北向的四川营胡同。胡同以西由南到北为棉花头条至九条,均为东西走向。裘家街从中贯穿,将胡同分为上下,东为上,西为下,共有胡同十多条。北京叫“营”的胡同多与军旅或军事后勤保证有关,如高丽营、菜户营、铁匠营等。四川营也确实与军队有关,是明末四川女将秦良玉奉诏进京的驻兵处。

  秦良玉是四川忠州人,自幼与兄弟比肩习武,兼读兵法,精于骑射且胆智过人。20岁嫁给四川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夫妻共同训练家乡子弟,所部称“白杆军”。因士卒皆以白木为矛杆,柄设钩,尾结环。川蜀多山,军队攀岩越壁,以矛上钩环相衔,故而行军疾速,常出其不意,百战不殆,威名远播。

  不幸马千乘被佞臣陷害,冤死狱中,而后秦良玉“代领其职”。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东北女真族侵掠辽东,明军大败。秦良玉奉诏督师北上,所率“白杆军”英勇顽强,击退了外族侵扰。在战斗中,秦良玉的哥哥秦邦屏战死沙场,其弟秦民屏、其子马祥麟身负重伤。京师解围后,秦良玉率部返回故乡。

  崇祯三年(1630年)清兵入关,北京再次告急。崇祯急诏天下兵马“勤王”。秦良玉日夜兼程,再次进京,马不停蹄地投入战斗,与友军收复滦州、遵化等地,解除了北京之危。

  在这次保卫战后,秦良玉没有马上离去,而是为保卫京师安全,驻扎京师,她的驻兵之处就在四川营一带。为了纪念她,四川籍人士在屯兵之处建四川会馆,为原棉花上七条1号。这是在北京建得最早的四川会馆,常称四川老馆。门外曾挂有“蜀女界伟人秦良玉驻兵遗址”之门匾。馆内有秦良玉祠堂,内祀她的神位,上书“明太保秦良玉之位”。神位之后有木龛,龛中为秦良玉戎装画像。

  秦良玉屯兵于此时,指挥部在四川会馆,而军士和眷属驻扎在棉花胡同诸条。从棉花胡同诸条相对排列的格局,似还可以看出营房的原迹。明末国库空虚,驻扎期间,秦良玉实施屯田政策。训练之余,士兵及女眷们在营房周围的空地上种植棉花,然后就地纺纱织布制作军衣,每天纺纱织布声不绝,人们称为棉花田。清代演化为棉花诸条胡同。四川营与棉花诸条的名称流传沿用至今,也表明了人们对这位女英雄的敬仰与怀念。

  到了民国时期,这片棉花地里聚居了不少位梨园精英。棉花头条住过张云溪、棉花上二条住过刘雪涛、棉花上四条住过张君秋、棉花五条住过叶盛兰、棉花下六条住过萧长华、棉花上七条住过裘盛戎、棉花八条住过马富禄……

  在棉花头条里还有著名的《社会日报》旧址和报人林白水故居。

  《社会日报》社旧址在棉花头条1号,是一座两进四合院。前院是报纸编辑部,后院即林白水一家的住所。在两广路扩建中,棉花头条及《社会日报》旧址均已拆除。

  我对这片街区有种莫名的怀念与留恋,因为在上世纪50年代初随家人来到北京,第一个住处就在裘家街。

  裘家街在四川营以西,南北向,北到西草厂街,南口拐入棉花头条。明时此街北段称敖家街,清代改称仇家街、裘家街,1965年定今名。街西13号曾是江西临川会馆。诗人、书法家龚自珍的老师李宗翰,史学家纪大奎等都曾在此居住。

  我家住在路东的一个两进四合院,当时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宿舍,住着五六户人家。院子很宽敞,有一棵大槐树,还种着西番莲、茉莉花等许多花卉。记得街上大多是民宅,只有一家粮店,一家杂货铺,街上安静极了。傍晚传来“一百元、一百元”的叫卖声,只见一老者提着篮子,篮中像百宝箱,有吃食、玩具如小糖块、弹球、画片等,都是一百元,相当于现在一分钱。每当听到他的叫卖声,孩子们就涌到门口,看看他又带来了什么新鲜玩意儿。

  当时院内有七八个孩子,都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职工子弟小学上学,学校在香厂路。上学时,我们结伴从裘家街南口拐入棉花头条,再拐进四川营胡同,出南口顺着骡马市大街往西走……傍晚做完作业后,大家常在胡同里玩“藏猫儿”。我们在棉花上下诸条间疯跑,每个拐弯、每个门洞都曾是我们的藏身之处。

  近些年旧地重游,几次去裘家街、棉花诸条怀旧。见到宣武门大街以东,从南到北不断拆迁。现在四川营胡同、裘家街、棉花诸条都已大半拆除。新的居民楼正在兴建,只见施工牌上标着“棉花田工地”,不知道将来新的小区会叫什么名称?

作  者: 陈溥
来源:北京晚报
推荐阅读

棉花胡同:演绎浪漫“知音”

 明末著名女将军秦良玉率兵北上勤王,棉花胡同就是她驻兵的地方。国库空虚,秦良玉和她的军队为筹集军饷,彻夜不息纺织棉布。棉花胡同的名字,寄托着人们对这位巾帼英豪...[详细]

四川营与棉花地

  骡马市大街北侧,有条南北向的四川营胡同。胡同以西由南到北为棉花头条至九条,均为东西走向。裘家街从中贯穿,将胡同分为上下,东为上,西为下,共有胡同十多条。北京叫...[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