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北京胡同的消亡:“百花深处”的预言

2012-07-14 10:28 来源: 陶然之水 / 陶然之水

短片《十分钟年华老去之百花深处》


  老北京城的保护是个历史问题。一旦在文化上定义了“历史问题”,责任总是落在了“前人”的身上,因为板子落下会伤现在的人,所以没有人会真正意义上追责;因为板子落在“前人”身上有失雅度,也没有人会抱怨“前人”,老北京“保护”沦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伪命题。

  从北平变为北京,就开始了城市与意识形态捆绑后的各种文化绞杀。旧的文化创造了旧的世界,所以北平的“旧”被推倒,直到消失才是“大快人心的事情”;新的世界必然需要新的文化,北京城的每一步变化都是有“新文化”作为由头,“城市变革就是城市进步”一旦成为无可辩驳的逻辑时,任何阻碍城市变革的言行都可能被“历史进步的车轮碾碎……”——很不幸,无论我们是否承认,“凡在北京居住50年以上的人都清楚,在过去的50年里,大量四合院消失了。”

  每每提到北京城胡同保护时,总是绕不开陈凯歌曾经拍摄的短片《十分钟年华老去之百花深处》。百花深处作为北京胡同的名字,其美,不在曾经有多么令人神往,而在于它的消失。陈凯歌用他对北京城的情感,借助一个疯子描述了一个消失了的胡同里的生活状态。北京城里的胡同,就像电影里百花胡同的风铃,存在于每个居住胡同里的居民耳朵里,拆掉了,却留在了北京人的记忆里。

  顾城有一首《题百花深处》的诗,“百花深处好,世人皆不晓。小院半壁阴,老庙三尺草。秋风未曾忘,又将落叶扫。此处胜桃源,只是人将老。”北京胡同的消失与北京本地人的记忆有关,却与北京的文化无关。每一个时代的文化都有理由让之前承载北京历史、文化的建筑消失掉,北京人有记忆,却没有了自己的文化。

  最近,互联网的微博上到处转载着一条关于北京人对“北京”和“首都”的文化上的定义。很多出生于北京的80后们认同于1990年代的“北京是北京”,却认为2000年后是“首都”。在名词上的纠结实际上是对城市文化和城市本身的认同感出现了极大的距离。就像日本人曾经公开宣称宋朝之前的才叫“中国”,之后的统称为“支那”。在文化上的判定意味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坍塌。

  陈凯歌的《百花深处》更像是一个预言:在最有文艺气质的北京胡同消失后,陈凯歌心中的胡同虽然永存,却已经是一座死去的城市。只有胡同的名字还留着城市的地方志上,胡同已经消亡了。

  “零拆除”的刚性政策更有点像当年辜鸿铭在民国时期留着的小辫子。文化上最后的象征意义远比实际意义要大得多,北京胡同消失一半儿的说法应该是很保守的,老北京城的文化价值体系都崩塌了,留下毫无生气的胡同也是一种象征的话,如果能够安慰活着的北京人,那就留下吧,但对于有权决定城市建筑生与死的管理者们,又有谁会在意呢?

推荐阅读

冬日游走北京胡同 玩转百花深处胡同周边...

百花深处胡同在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辖域。东起护国寺东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北侧与新太平胡同相通;南侧与护国寺西巷相通。 百花深处,来源于明朝一对养花的夫妇...[详细]

胡同那么多之百花深处

  在西城区什刹海附近,有个胡同叫“百花深处”。各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条巷子,拥有上百种花,而且在幽深处,岂不妙哉!正因为这名字的神秘和曼妙,著名音乐人...[详细]

北京胡同的消亡:“百花深处”的预言...

每每提到北京城胡同保护时,总是绕不开陈凯歌曾经拍摄的短片《十分钟年华老去之百花深处》。百花深处作为北京胡同的名字,其美,不在曾经有多么令人神往,而在于它的消失...[详细]

百花深处的由来

 百花深处位于西城区东北部。东至护国寺东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清乾隆十五年(1750),京城全图称花局胡同,是当时种植花卉的场所。光绪十一年(1885),朱一新《京师专巷志稿...[详细]

老北京胡同之最

老北京的胡同,蕴含着浓郁的平民气息,多彩的百姓风情,充满鲜活的诗意,这里有悠闲,有寂静,有暑天和冬夜的叫卖声声,有受八旗弟子影响的玩乐,也有八百年京师积攒的建筑格局。...[详细]

赏北京初秋 寻百花深处的芬芳

 “人说百花地深处,住着老情人,缝着绣花鞋……”这首《北京一夜》传神地描绘出这个城市的神韵,意蕴悠长、令人向往。   初秋的北京,往往因秋色增添不少沧桑和深沉...[详细]

中了陈升的毒 《北京一夜》里的百花深处...

 听陈升的《北京一夜》还以为“百花深处”是他写出来的,那天看到他那本《一朝醒来是歌星》里的照片才知道这完全是北京的一条纯粹的胡同。   百花深处胡同在北...[详细]

分类阅读:
百花深处胡同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