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慈禧伐树事有无?

2012年07月21日

    北京平原西边,有座美丽的小山——妙高峰。妙高峰上有座清代王爷坟。那是光绪皇帝的生父,爱新觉罗·奕譞的园寝。因为奕譞是道光皇帝的七子,因而此处俗称七王坟。七王坟园寝之外,有株高大的银杏树,属于登记在册、受国家保护的一级古树。在下这篇文章,就是关于银杏树的。

    在署名爱新觉罗·溥仪的《我的前半生》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戊戌)政变之后,西太后对醇王府猜忌颇深。这种猜忌可以从砍伐白果树的故事看出来。在我祖父园寝(墓地)上有棵白果树,长得非常高大。不知是谁在太后面前说起醇王府出了个皇帝就是由于醇王坟地的风水好,有这棵白果树,“白”和“王”连起来,不就是个“皇”字吗?慈禧听了,立即叫人到妙高峰把白果树砍了。这时我的第一祖母、慈禧的妹妹已经故去了,我的亲祖母刘佳氏为这件事简直吓得要死。

    关于慈禧命人砍伐奕譞园寝内银杏树的事,在《溥杰自传》里也有“记载”,然而慈禧伐树的时间却向后推移了,推移到了溥仪当上小皇帝之后。

    野史《德宗遗事》中对此事的“记载”可谓绘声绘色,说“太后亲执斧先砍三下,始令诸人伐之”,光绪皇帝听说,先是号啕大哭,后是“绕墓三匝,顿足拭泪”。时间是光绪二十二年。

    另据许指言著《十叶野闻》中“记载”,伐树时间是在醇王奕譞在世时,所伐之树不是银杏,而是古柏;树之所在也不是妙高峰园寝,而是在醇王府内。其中细节更奇:树倒之后,“中有飞蛇数十头,腾跃而出,其一头落太后前,太后大惊,几仆于座”!此书文字很美,然而作者自云:所记之事,皆采自街谈巷议、道听途说,不足为凭。

    同一件事,言人人殊。哪一种说法是真实的?

    按照《我的前半生》中说,伐树之事发生在戊戌政变之后。此时慈禧和光绪矛盾激化,慈禧有心要废掉光绪,做出伐树毁风水的事似有可能。但是要知道,《我的前半生》的真正作者并非溥仪,且戊戌政变时溥仪尚未出生。伐树之事如果出自溥仪之口,也是听说的。

    《溥杰自传》中的记载更有破绽:慈禧派人将溥仪接进宫,第三天她就死了。这三天的时间里她生命垂危自顾不暇,还有心思派人去伐树?据笔者所知,《溥杰自传》为他人执笔,其中不无舛误。

    在溥杰亲笔写的《回忆醇亲王府的生活》中,慈禧命人锯掉的白果树不是一棵,而是两棵。这件事,溥杰是听他母亲讲的。但是,奕譞在他“龙磐百尺青”的诗句下注释说:“老松高六丈许,银杏树一株,围三丈五尺……皆数百年物也。”明明是一棵。

    笔者曾经询问过溥任先生:关于慈禧伐银杏树的事情可有确切记载?溥任先生说,见之于翁同龢日记。看来,翁同龢日记才是此说的源头。

    那么,慈禧伐树就有一个确切时间问题。如果此事确有,最大可能是在戊戌政变之后。因为那时慈禧和光绪矛盾已经激化,慈禧想废掉光绪。但重要的是,翁同龢这时已经不在北京了。变法刚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免去了翁同龢的职务,让他回原籍了。即使有伐树之事,翁同龢也无从知晓。

    而据《翁文恭公日记》,慈禧伐树的事情发生在光绪二十三年:“园寝有银杏一株,金元时物,似前月(笔者按:此条记于五月初七日)廿三事,懿旨锯去,使明堂展开。大七尺半,群蛇所窟。”从行文看,翁同龢此事也是听说的。先说这株树“大七尺半”,跟奕譞所注“围三丈五尺”相差较多。如果七尺半是直径的话,就是2.5米,也比“围三丈五尺”(直径合3.7米)细了一米有余!笔者怀疑,“围三丈五尺”之说不无夸张。再说为“群蛇所窟”,溥杰先生在《回忆》中明确说这是“以讹传讹”。而按照翁同龢日记所说,慈禧命人伐树,不是为了破坏风水,而是为了“展开明堂”使风水更好!妙高峰园寝醇王生前经营多年,王府里自己就供养着风水先生(见溥杰回忆),又何必用慈禧操心风水?如果说翁同龢的日记用了“曲笔”,说的是“反话”,那么此时正值甲午战败之后、戊戌变法之前,慈禧已经“归政”与光绪,自己在颐和园享乐。帝、后的矛盾尚未激化,她为何要做出如此举动——要知道,慈禧最初是同意变法的。

    还有一个需要明确的是:慈禧掌握着大清朝的最高权力,也掌握着光绪的命运。要废掉光绪,只要她一句话,她完全用不着派人到妙高峰去砍树,因为那样做太费事了,慈禧不会笨到如此地步。再说,慈禧对醇王府一直是不错的。奕譞在除掉肃顺、帮助慈禧垂帘听政上立过功,深得慈禧信任。奕譞营建妙高峰园寝,慈禧赐银五万两。为慈禧修建颐和园,奕譞是工程总负责人。奕譞去世,慈禧来临吊唁,还为他举行盛大葬礼,并让他的儿子载沣继承王爵。慈禧临终之前,立载沣的儿子溥仪为小皇帝,任命载沣为摄政王。所有这些都说明:慈禧对醇王府还是信任和倚重的。所以,伐树之事究竟有没有值得怀疑。

    笔者两次游妙高峰七王坟,特意寻找过银杏被砍伐之后的残桩遗迹,但无所获。倒是发现园寝西墙外有一株银杏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奕譞生前所说的银杏树,是不是就指的是这株?另据《北京郊区古树名木志》中记载,七王坟的古树群中有一株银杏,属一级古树。如果七王坟只有一株银杏的话,那么这株银杏应该还健在。

    慈禧伐树之事如若子虚乌有,这个不实新闻又是怎么来的呢?笔者在奕譞园寝之内,发现一块石碑,碑文是奕譞亲笔所撰,大意是说:“在我生圹的东南隅,有两株古松,在金代已成高大乔木,《日下旧闻考》有记载。当地人因为秘魔崖有大、小青龙的神话传说,于是将这两株古松称之为大青、小青。我在这里营建生圹时,只剩小青了,虽然已经枯朽,‘然老干槎桠,犹存夭矫拏云之概’。近年来,这株小青越来越倾斜,随时有被风刮倒的危险。于是在光绪八年三月十七日,我将它伐倒,放在了南墙之外,并把事情经过刻在石碑上,立于原来松树所在的位置,以表珍惜之意。那株大青,听说被山里一个僧人砍伐盖房子用了。那个僧人死后,受到尸骨暴露之灾。于是好事之人附会说是因为砍伐大青遭到的报应,说大青确有灵异什么的。”

    笔者揣测,这大青、小青两株松树的故事,可能就是所谓慈禧砍伐银杏的“原型”,被人们传走了样。

    考证慈禧究竟有没有砍伐一株银杏树,其实并无多大价值。因为无论伐树之事有无,都不影响对慈禧的评价。然而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历史上的有些事情,即使是众口一词、言之凿凿,即使听起来合情合理,也难免是靠不住的。
 

推荐阅读

老太监揭秘:当年给慈禧太后洗澡全过程!...

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清末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她是成丰皇帝的妃子。公元1862年(成丰十一年)成丰皇帝驾崩,6岁的太子载淳即位,叶赫那拉氏...[详细]

震惊世人!清朝地宫被盗 慈禧竟被奸尸...

震惊世人!清朝地宫被盗 慈禧竟被奸尸[详细]

跋扈女人也有柔情 阅尽慈禧一生最爱风景...

慈禧,一个令国民恨之入骨的女人,拥有铮铮政治手腕,强烈的统治欲望,可是,她依然是一个女人,她也有柔情的一面。现在热播的电视剧《大太监》,讲述慈禧在政治中追逐权势,步步...[详细]

慈禧侄子策动北平和平解放?

清河一街位于清河镇东。东与昌平路相连,中与二街相交,全长200米,宽4米,沥青路面。因是“清河镇”北面第一条街而得名。   北京地方文献所记,1932年载“清河东后街”...[详细]

慈禧伐树事有无?

北京平原西边,有座美丽的小山——妙高峰。妙高峰上有座清代王爷坟。那是光绪皇帝的生父,爱新觉罗·奕譞的园寝。因为奕譞是道光皇帝的七子,因而此处俗称七王坟。七...[详细]

慈禧为什么要杀珍妃?

 庚子年间八国联军逼近京城,慈禧研究西逃路线,到了乐寿堂后边。商议中,她让太监的二总管上东北三所,把打入冷宫的珍妃提出来。   珍妃怎么被打入冷宫的呢?众说纷纭...[详细]

光绪皇帝是慈禧的私生子?

 慈禧把荣禄的女儿瓜尔佳氏·幼兰赐婚给醇亲王载沣,颇有深意。戊戌变法后,醇亲王府最恨两个人,一个是袁世凯,一个是荣禄,因为袁世凯的靠山是荣禄。   荣禄身世显赫...[详细]

慈禧的油画像

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画像。在颐和园清华轩院内,有一件美术作品--慈禧全身的油画像。此画高2.23米,宽1.42米,画像上写“大清国慈禧皇太后”。左下方有“hubertvos”,并署...[详细]

老北京不戒烟的秘密:慈禧光绪宣统都是瘾君子...

烟草,源自美洲,明末传入中国,号淡巴菰、丹白桂,皆Tobacco音译。烟草令人上瘾,1639年崇祯皇帝和满清的皇太极曾不约而同严令戒烟,吸烟者可判处死刑,但很快又取消了禁令。...[详细]

老北京庙会记忆:慈禧带宫女烧香

有记载的北京最早的庙会是元代白云观正月十九的燕九节,游人“烧香,纵情宴玩”。供奉东岳大帝的东岳庙每年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大帝诞辰日开庙。是日,达官显贵烧香,善男信...[详细]

揭秘慈禧盛大葬礼:千万欧式纸人军团陪葬...

一九零八年十一月,京城的人们议论纷纷。只知道皇帝和太后都死了,而且濒死时遵循了几千年前的礼仪,即在满朝文武百官的注视下孤独地死去。没有人伸出手来安慰他们,因为...[详细]

慈禧的漂亮女秘书 会8国语言的德龄公主...

裕德龄,笔名德龄公主,旅美作家,满州汉军正白旗人,1886年生于武昌,在荆州、沙市度过童年及青少年时代。1895年起,先后随父亲裕庚出使日本和法国。1903年春,17岁的德龄随...[详细]

慈禧太后饮食“怪癖” 爱花又残花

清宫医案表明,爱美如命的慈禧太后是一个最能“消费”鲜花的人。她一生爱花、吃花、浴花,护花又残花,真可谓同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有人感叹说,西太后也太能糟蹋花了...[详细]

慈禧与颐和园

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文物古迹众多,山水风光旖旎,其文物旅游价值在世界皇家园林中占有很高地位。但颐和园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是一个刀光剑影的政治斗争舞台,西太后晚...[详细]

当年的慈禧大阅兵为何能骇倒日本将军...

 阅兵在我国一项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夏朝建立之前的大禹时代,就在今天河南的涂山一代,进行过一次盛大阅兵。进入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之间的征战越来越频繁,阅兵成为...[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