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延庆刘斌堡村:代代要出文武官

2017年04月23日

刘斌堡村内老房子
高文瑞摄
刘斌堡院中古城墙  高文瑞摄
刘斌堡,“斌”字有些不解。延庆古城堡,多因地而名,如地势、山形、近水、物产、植物、标志物等,即使姓氏,也随某家或所靠地势一叫,没有这样雅的,文武兼备,或许守卫此堡将领有此大名,也未可知。
此堡若大,也就不足为奇,大城堡有更雅的,御批都有。而刘斌堡不大不小,说不大,清代光绪《延庆州志》绘制的地图,城池轻描淡写,甚至连城门都没画,比相邻的周四沟堡小了许多;说不小,毕竟延庆130多座城堡,多数没有绘上志书。刘斌堡当然不是单独绘上,也有这一带地形复杂、地势险要的因素。明代为防御计,“督令军民各于所居之处筑堡”,下的力气着实不小。
现今的刘斌堡,于古代有了巨大变化,名字还升为乡名,古时军事上从属于不远处的周四沟,现在换位了,在镇辖区内。刘斌堡村是乡里大村,也是“延庆第一大村”,人口逾千人。新民居鳞次栉比,排排相连,一派新农村景象,以致想寻找古城墙很不易。进村打听了两个人,才在房舍间看到一段城墙。
沿城墙向北走,进了一户人家的院子,见到一面黄土夯墙,大约10米高,借城的东墙作为院墙,院里开出一片地,以自给自足。古墙前有株杏树,初春之季,还是干枝。见有动静,从屋里出来一位老人,86岁,年轻时嫁到这村。问些城的事情,并不知晓。看到她家垒墙用有城砖,便问,是否为城墙上所取?也并不知。老人从年轻厮守在这里,身体健康,精神也好,只是几百年前的事,哪能知晓。其实也无须每个人都感兴趣。
城墙在此处拐弯,从方位判断,正是城的东北角。出了院门向西,便是城的北墙,高高低低,断断续续,与民舍相间。西北角还有残迹,再折向南,地势略高,为城的地基,墙已无存。难道此城仅此遗存?正疑惑之际,墙外路边正有一群人在盖房。问起相关话题,人群中便传出,问他。话音刚落,站出位老人,带着我们就走,边走边说城的事。老人叫李文,77岁,略有耳背,几十年前做过村支委,村里的事熟悉,找他算找对了。这也让我一惊,当年他在村里该是个人物,这么大年纪,能得此名,在那个时代的农村也是少见,不知此名是否会受到古城的影响。
老人径直走,说着拐进城里。城堡“东西街一”,是惟一大街,约一二百米,行至街心,老人说,这里原来有庙,现在都拆掉,盖起房屋。按《延庆州志》所记:“关帝庙,火神庙,城隍庙,在村中”,向南拐,行有几十米,曾有灯楼,看来这一带是城内文化活动中心。再行便是城的南门。如今城门已无,两边还残存着城墙,已被房屋遮挡,不好靠近,只能看到墙头。
站在地势最高处,老人比划着说,这里是南门,这条街是出城老路,一拐还有东门。老人指着两门之间的空地说,这里还有一小老爷庙,神像有二尺多高,手里拿着大刀,指向东门。东门外旧有大户人家祖坟。坟前有石碑,龟趺正朝着东门,当年为了风水,而建此小庙。老人记忆深刻。
城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周一里有奇”,如此小城,还会建瓮城?两门之间,空间狭小,且清代地图上画的就是一座四方之城,并无多余之笔。南门究竟何样,没有照片资料。城在此处只有一门。新修的《延庆县志》上说“南门一”,而《延庆州志》上记,城“止设东门”。南城门究竟朝南还是朝东,就有了歧义,是城南修了朝东之门,南城门曾有主辅之别?或两个门洞,只一洞有门?或许东西街上曾开有东门,后改开了南城门?几百年过去,城门早已荡然无存,这不是现代人能够看到的。
老人说,青年时还可在城墙上走一圈,1958年大炼钢铁时拆过城砖。墙上有砖?这又与《延庆州志》记“有土城”不同。老人说,有,并热情地邀请到家里看看。出南门不远就是。老人家后院正是城墙的地基,那时挖墙平地,盖房扩院。院墙内,不仅有城砖,还有大块的条石,也是城墙上用的材料。或许城墙部分包过砖,或许砖仅为城门所用。不论多少,筑城确实用过砖与石。
城名何来?有着古老的传说。这里北靠山、南临川,山丰水富,土地肥沃。很早以前,北部靠山根有十几户人家,叫“上堡”;南面川地有十几户人家,叫“下堡”。两村相距2里,关系融洽,和谐相处。一年闹水灾,大雨下了7天7夜,泥石流冲毁了上堡,只留下8户人家迁到下堡,由此得名“留并堡”。又过了许多年,远方来了位风水先生。他说,北靠山、南临川,代代要出文武官。留并堡正在龙脉上,是块风水宝地。后来村里老者说:“风水先生说要出文官和武官,那咱就叫‘留斌堡’吧。”后来,“留斌堡”又叫成“刘斌堡”。
查阅志书,刘斌之名不可找,而刘斌堡在周四沟堡西南,为山灰岭等口之喉吭,有擦独口、鲍峪口等要冲。明万历《永宁县志》记载“刘斌堡墩军哨夜共二百九十一员名”,除守城,还负责“边墩一十三座,接火墩五座”等军事防御任务,是个武城。堡得此名,定然还与地域文化有着关连,以致影响后人,这也是城池令人记忆深切之处。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