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红灯记》听父辈们怀旧

2012年02月29日

  京剧《红灯记》原名《革命自有后来人》,看过电影版泛黄的旧影像,也看过北京京剧院新排的版本,1月31日晚在梅兰芳大剧院观看了优秀青年演员李阳鸣饰演李玉和的《红灯记》,许多经历过中国历史特殊年代的老人家都对李阳鸣饰演的这个年轻的李玉和给予肯定和赞许。

  电影《不见不散》里女主角玩笑着说“有你这碗酒垫底儿,什么样儿的骗子我都能对付”……好像现如今的网络流行语一样,那个年代的人们说起《红灯记》的台词都相互会心微笑。

  故梦依稀 一弦一柱思华年

  《红灯记》是“文革”期间产生的革命现代京剧,即八个样板戏之一,应该说,是应运而生的产物,是京剧的应时之作,应制之作,在当时的文艺界、梨园界和戏迷中是有很大争议的。在剧作家汪曾祺先生的谈“样板戏”的文章里,他写道:“样板戏与文化大革命相始终,在中国舞台上驰骋了十年。这是一个畸形现象,一个怪胎。”(载1989年第3期《文艺研究》)

  我想,这不是京剧的错,也不是样板戏的错。时过境迁,还有这么多从那个激情燃烧的红色年代里走过来的人怀念“样板戏”,怀念《红灯记》,怀念蓝布制服的提着红灯的李玉和,还会拿戏里的台词开玩笑,我从前采访过的一位老先生,在酒席间举起杯,常会说“点点滴滴在心头”,电影《不见不散》里女主角玩笑着说“有你这碗酒垫底儿,什么样儿的骗子我都能对付”,还有“放长线,钓大鱼”……好像现如今的网络流行语一样,那个年代的人们说起《红灯记》的台词都相互会心微笑。而今,昔日的好姑娘、俊小伙都已白发苍苍,再聚首,觥筹交错间不知是谁先提起当年“样板戏”里的台词,大家依然会心微笑。他们怀念的似乎不仅仅是“样板戏”本身,他们怀念的是那个年代,那个让他们酸楚、悲辛又豪迈乐观,充满激情和无限力量的年代,那是他们金子般的青春华年。在那个精神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时代,“样板戏”是父辈们仅有的文艺生活,那些看起来口号似的台词和“高大全”的舞台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鼓励人们坚持生活的信念,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那一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雄心壮志冲云天”这一段长达8分多钟的演唱,从导板到碰板、到原板、到三眼,又转回原板,最后以垛板总收全段,唱腔设计几乎汇集了京剧演唱的所有板式。轻重缓急,含放抑扬,李阳鸣演唱得酣畅淋漓,流水行云,入情入境。

  清音行云 李氏阳鸣还依旧

  右脚受了重伤,痊愈之后的金奖武生李阳鸣告诉我,他要演出全本的《红灯记》。我满怀期待与欣喜地观看了演出,这是阳鸣痊愈之后的又一出以唱功为主的大戏,尤其是第八场“雄心壮志冲云天”这一段长达8分多钟的大段演唱,从导板到碰板、到原板、到三眼,又转回原板,最后以垛板总收全段,唱腔设计几乎汇集了京剧演唱的所有板式,唱功繁难,考验功力。这一段唱,轻重缓急,含放抑扬,阳鸣演唱得酣畅淋漓,流水行云,入情入境,全场响起掌声。

  在这一场中,还有一段“蹉步”的表演,是京剧“四功五法”中的一项“步功”,阳鸣说:“我是武生,这个不难。”这一场“蹉步”,阳鸣利落地完成了。2005年他夺得武生金奖桂冠,翻跃跌扑的情景恍若眼前……

  记得他扮演的美猴王俊俏敏捷,两根翎子飞扬拔萃;记得他扮演的石秀一个“过桌飞脚”从三尺桌子前面翻过,一下翻到桌子后面无了影踪,赢得全场赞叹;记得他扮演的马超白袍胜雪,银枪如电,炫人眼目;记得他扮演的林冲隐忍情深,《大雪飘》那一段唱余音绕梁,犹在耳畔……还有整部的《平原作战》里扮演赵勇刚亦武亦唱,还有《战濮阳》中英姿勇武的吕布,还有《武松打店》中的武松轻飘飘一跃就上了桌台。

  2008年3月做过手术之后,暂时不能表演武戏的李阳鸣,于当年7月在解放军歌剧院为四川地震赈灾义演《文昭关》、《华容道》,后又于当年10月在工人俱乐部演出整出的《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饰演兵部侍郎杨波,一字一句,字字珠玑,潇洒自如。

  “武戏文唱,文戏武演”,这是一个优秀的京剧演员所追求的表演境界。深厚的家庭熏陶,扎实的武生功底,与爷爷李万春先生一脉相承的音色,一个好演员所需要的先天条件,阳鸣具备了。所谓“功夫在戏外”,任何一个成为“大家”的人,专业优秀是必需的,仅是专业优秀又是不够的,还需要高远的修为和高贵的品德,而这样的修为与品德似乎总要在某种大事面前验证显现出来,亦如和氏璧,需要在砸碎了外面包裹的顽石之后,露出美玉琼瑶的无瑕质地。又如孕育那颗沧海月明的珍珠的贝,如果没有一粒沙子在柔软身体里的磨砺,怎会生出这稀世珍奇?一位“大家”的人生往往不会是一马平川的,有些传奇,有些历练,有些感悟。如此之后,戏词内外心意相通,口里唱的是世味如禅彻底参的人生,天地间站的是气宇轩昂的勇者。

推荐阅读

大将军、二将军的传说

 北京西山,离着浑河不远,有一个山环,山环里外,一到春天,便开满了象黄星星一样的迎春花。山口外面直立着一块大青石,远瞧就象一个高大的汉子,在那里站着,人们叫它大将军。...[详细]

天下第一家

一天,早朝已退,文武百官都各自散去,只有和珅跪在金銮殿不走。乾隆皇帝问他:“你不随众人退朝,莫非有什么要紧事吗?”和珅说:“启禀万岁,我近日听说,刘墉私持八旗公款,在他的...[详细]

北京石兽的故事

北京,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但在战火纷飞的近现代中国,时局动荡,十年浩劫,将大部分珍贵文物损毁、破坏,现今世人看到的,早已是十去其八九。看腻歪了大修过的故宫北海长城,那些...[详细]

毛泽东让李德生调兵京郊防林彪

在1952年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三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做出部署,决定组织“五圣山指挥所”,由12军副军长李德生负责,统一指挥在上甘岭前线作战的12军、15军所属部队。...[详细]

揭秘朱棣迁都北京真相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后,建文旧臣并不拥护他,为保住皇位,他残酷地杀戮了齐泰、黄子澄、铁铉、方孝儒等。永乐皇帝感到,南方的读书人与他势不...[详细]

《红灯记》听父辈们怀旧

 京剧《红灯记》原名《革命自有后来人》,看过电影版泛黄的旧影像,也看过北京京剧院新排的版本,1月31日晚在梅兰芳大剧院观看了优秀青年演员李阳鸣饰演李玉和的《红...[详细]

我的一中

 北京有座历史悠久的学校,前身是八旗官学,始建于清朝,它按顺序排名北京市所有中学的首位,它曾经拥有老舍、刘白羽等校友,它就是我学习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北京一中。...[详细]

当年的北京公安学校

 中国的语言有意思,把老家叫故乡,把客居地叫他乡,于是乎,常有思乡之人“错把他乡当故乡”。人们又把曾经就读过的学校称为母校,有时候开玩笑地叫做“妈校”。“妈校”...[详细]

恢复军衔制度始末:邓小平裁定最高设到上将...

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授予上将军官军衔仪式,洪学智等17位高级军官被授予上将军衔。随后几天,全军各大单位相继举行授衔仪式,1452人被授...[详细]

宫廷揭秘:宫女怀春龙床争宠的惊人手段...

宫女,指在宫中供役使的女子。早期的宫女,大多来源于女奴隶、女俘及罪犯的妻子。此后,历代宫女中,有一部分开始从民间“选美”、“采女”中选出。“选美”就像古代的科...[详细]

翁同龢是被谁赶走的?

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朝中帝党之领袖,也是光绪变法维新的主要支持者。然而就在变法开始时,《明定国是》诏颁布的第五天,翁同龢突然被罢职了。一些史料将他被逐的原...[详细]

孙中山先生的三次北京之行

 3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85周年纪念日。孙中山生前曾有三次重大历史意义的北京之行,其生命的终点也定格在了北京——从1924年12月1日到...[详细]

玉杯“一捧雪”的传说

明史》和《张汉儒疏稿》记载,“一捧雪”为明代著名玉杯,为不让当时的权臣严嵩将玉杯据为己有,“一捧雪”的收藏者莫怀古弃官改姓隐居他乡,随后,“一捧雪”在嘉靖年间失...[详细]

为听戏落狱丢乌纱

故事发生在清朝时的北京城里。 查嗣琏是清初有名的诗人。他的诗写景意境壮阔,写时事慷慨愤激,写民间疾苦则情真意切,是清初学宋诗人中成就最高的。有人赞他:...[详细]

清太监自述阉割屈辱史

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太监、姨太太、鸦片可以说是中国的国粹。这自然是反语了。既然是国粹,当然是源远流长,盖有年矣的了。单说太监这种畸形的怪物,伴随着宫廷而诞生...[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