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铁门胡同:书声不敌市声喧

2012年02月08日

铁门胡同:书声不敌市声喧[墙根网]
铁门胡同

铁门胡同:书声不敌市声喧[墙根网]
清代地图

铁门胡同:书声不敌市声喧[墙根网]
拆迁中的铁门胡同
铁门胡同:书声不敌市声喧[墙根网]

 

  消逝的胡同

  铁门胡同是城南一条不被人重视却是非常值得一走的老胡同。在明代,铁门胡同一带是养虎训熊喂鹰之地,其附近遂有了虎坊桥、喂鹰胡同(今未缨胡同)等地名。清人《箕城杂缀》中说:虎坊桥“其西有铁门,前朝虎圈地也”。铁门就是虎圈边上的铁栅栏门,胡同由此得名。有意思的是,后来在它旁边出现以棉花地而闻名并得名的棉花胡同的一到九条,两者比邻而肩,阴阳相济,冰冷坚硬与温暖绵软,成为历史的巧合。如今,铁门胡同因拆迁被从中间一分为二,两头儿各剩下一小截儿不能通行的死胡同,以及零零落落的几个院落。

  铁门胡同南北走向,有点儿斜,位于菜市口的东北角,紧靠着原来的“菜百”(以卖黄金首饰著称)。在旧京城,铁门胡同很有名,清时杀人的法场就在旁边,戊戌六君子就是从这条胡同的南口为起点一溜往西次第排开,被一一砍下了头颅。据说,断头者的鲜血都流进铁门胡同的一条暗沟里,当地人称血沟。“文革”挖防空洞时,人们还发现了青石板下的血沟。

  那天黄昏,我去铁门,从胡同北口进去,走不了几步,先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要找的宣城会馆。三百多年的历史,这大概是这条胡同里现在最老的遗址了。它旁边还应该有广信会馆,但是,已经看不出任何眉目。宣城会馆的大门虽破旧,佝偻着洼陷下去一截,如龙钟的老者,却还顽强挥洒着当年的影子,一眼就能够看出它的与众不同。走进门,迎面是八檩的宽阔过廊,廊前一株老椿树。穿过窗棂木纹清晰依旧的过廊,后院的一排正房已经拆空,柁与檩恐龙骨架似的呆呆地和远处工地的脚手架对峙。让我更加吃惊的是,院子的南部都已拆空,而北部却还住着人。院子里到处是碎砖乱瓦,一株老枣树疏枝横斜,没长出一片叶子。

  站在荒芜的宣城会馆,真感到时光的无情。想当年,顺治六年,诗人施愚山中了进士,从安徽宣城老家进京,就住在这里。北京城南会馆有几百个,宣城会馆并不有名,却是因施愚山而有了名,曾经也是以文会友,以酒佐诗,极尽一时之盛。不过,想顺治十五年的进士王渔洋,只比施愚山小十五岁而已,再路过这里时写下的《过宣城馆有感》,诗中说:“无复高人迹,空闻鸟声喧。”不过才十几年或二十年的光景,不也是开始空荡荡了吗?再看施愚山自己当年写下的诗:“书声不敌市声喧,恨少蓬蒿且闭门。此地栖迟曾宋玉,藓墙零落旧题痕。”好像他早已经有了预感似的,这里早晚得藓墙零落,蓬蒿闭门。

  继续向南,走到和棉花五条交叉口的时候,遇见一位老太太,问她知道不知道文昌馆和笑社的旧址?这是铁门胡同的另外两景,京剧宿将陈德霖,年轻时候在文昌馆唱过戏,一时地以名传。民国元年,苏州作家包天笑和笑社也都住在这条胡同里,他们写稿子在《京报》副刊上发表。《京报》就在魏染胡同,出南口往东走,只隔着四川营一条胡同。老太太想了想,告诉我,包天笑没听说过,笑社好像在49号院,早拆了。然后指着北边路东的一座二层楼说:文昌馆好像就是那儿,日本人后来改成了澡堂子。

  当年笑社有一副木制的楹联:此地在城如在野,斯人非佛亦非仙。曾引来不少好事者观赏,那是一代文人的心态和追求。不过,也可以隐约感到那时铁门胡同的闹中取静,几分超然物外的样子。如今,四周到处在拆房子,喧嚣一片,尘土飞扬,用施愚山的诗句只能说是“书声不敌市声喧”了。

  我又向老太太询问桂馨斋,这是家乾隆年间开张的酱菜园,附近的百姓没有不知道的,站在南口,门脸儿朝东。它的酱佛手最有名,曾经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深为慈禧太后喜爱,曾特别赐予六品顶戴。惹得铁门胡同得了传染病似的,开了好多家酱菜园。据说一直到解放前,那六品顶戴还供奉在桂馨斋的堂前,成为了最好的广告招牌,无异于现在店铺墙上挂满领导的题词和合影的照片。民国时的《燕京访古录》中说铁门胡同有72眼井,“其地多制酱局,需水多、盖缘此也。”我问老太太真的有那么多眼井吗?老太太说是,我们院子里就有井,屋子里还有井眼呢。

  这时走过来一个小六十的男人,手心里把玩着两个油核桃,显然在一旁听半天了。他对我说:“我跟你说这条胡同最值得看的,得是安庆会馆。你知道吗?陈独秀当年就住在这里,孙中山当了大总统,来北京也到过这里,鲁迅也来过。解放初期,院子里住着一位姓方的先生,以前给孔祥熙当过秘书。那时没饭辙了,方先生给毛主席写了封信,后来每月从街道办事处拿钱,每月15块钱。别小瞧了这条胡同!”一副学问大的样子,明显对老太太的介绍不太满意。

  他指指我身后的一座宾馆,告诉我安庆会馆就在这个位置上,上世纪70年代盖这座楼时,那时是玩具厂,把它给拆了,真可惜啦!安庆会馆是铁门胡同里最漂亮的,到现在我还能画出来它的门楼、院子和那二层的灰楼。我告诉你,墙都是带刻花的砖雕,院子里有抄手游廊,楼里全是木地板,楼梯悬空在外面,楼前是花园葡萄架,楼后是专门养花的花房。说着,他用核桃尖在墙上为我画了起来。我看见,老太太蹲在地上,用小石子也画了起来。早已消失了三十多年的安庆会馆,那一瞬间在地上、墙上和他们的眼睛里都辉映了出来。

  我问他们两人怎么对安庆会馆这么清楚?他们几乎异口同声:我们原来就住在那儿……

  夕阳像是逝去的时光偷偷回眸,顾盼流离中,光线短暂一瞬就消失了,铁门胡同隐退进暮霭的一片迷蒙之中。


 

 

推荐阅读

铁门胡同因酱菜名扬在外

提起铁门胡同,老北京绝不会陌生,自明清就存在,在清乾隆时期出版的京师街巷图中就清楚地标示着在菜市口东侧路北第一条南北走向、略向东偏斜,不太长的一条胡同——这就...[详细]

铁门胡同:书声不敌市声喧

 铁门胡同是城南一条不被人重视却是非常值得一走的老胡同。在明代,铁门胡同一带是养虎训熊喂鹰之地,其附近遂有了虎坊桥、喂鹰胡同(今未缨胡同)等地名。清人《箕城杂...[详细]

铁门胡同

提起铁门胡同,老北京绝不会陌生,自明清就存在,在清乾隆时期出版的京师街巷图中就清楚地标示着在菜市口东侧路北第一条南北走向、略向东偏斜,不太长的一条胡同——这...[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