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老北京的连阴天

2012-08-16 10:47 来源: 墙根网 / 北京晚报

  过去北京有句农谚:“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农历)连阴吃饱饭。”伏天正是作物的生长旺季,雨水足才能保证农作物足吃足喝,茁壮成长。然而频繁的降雨,给城市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当年京城老百姓基本都住平房,平房四合院也分三六九等,真正扁砖到顶、磨砖对缝、前出廊子后出厦的深宅大院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平头百姓住的还是砖头房,专业术语这种房子叫棋盘心儿。棋盘心儿的房也是按传统方式的四梁八柱搭建木结构,然后在房子的四角用扁砖垒砌,其余墙体的底部也用一些整砖,大部分则用碎砖头垒砌,据说只要比核桃大的碎砖头都得用上,凡是用碎砖头盖房的,绝对不会花钱买水泥。

  当年都是用叉灰泥,所谓叉灰泥就是拆房的废土加入一些白灰,至于它的黏合力也就可想而知了。一般这种房都要抹上一层白灰,白灰外边还要刷上一层青灰。可以这么说凡是墙体外抹白灰、刷青灰的都是砖头房。雨季凡是房顶漏雨或灰皮破裂,都会造成墙体坍塌。有四梁八柱支撑着,雨季真正房屋趴架的不多,墙体倒塌令住房的人很尴尬,而且一时半会儿还没法儿修,待到雨季过后才能修。房屋漏雨同样尴尬,外边大下,屋里小下,外边不下屋里还下,雨季住破房子的成年人,夜间根本不敢实睡,害怕发生意外。

  即使雨季住房没问题,生活中的窘境也还不少,不少行业因雨停工,瓦匠这行因雨停工叫“挂了”,一旦挂了当然也就没有进项了。没有防雨棚的洋车当然没法营业,摆小摊的,做小买卖的也都只能在家挨着。家无隔夜粮,这期间向邻里借钱、借粮的事时有发生。平头市民虽然没进项,额外开支却不少,挑水的和淘茅房的,都是冒雨工作,他们会主动地向雇主提出:“下雨天的,给点酒钱(小费)吧!”此情此景雇主很难拒绝。

  不论什么天儿,家家都得吃饭,做饭就必须得先笼火,连阴天时笼火也是一个难题,劈柴和火柴均返潮,返潮的火柴头,轻轻一划火柴头上的药儿就全掉了,早晨十根八根也划不着一根,潮湿的劈柴不易点燃,呼呼的冒烟,就是不正经燃烧。潮湿的空气,院子里的烟根本不往上走,小小的煤球炉且着不上来呢。

  那个年代多数没厨房,因此不得不在房檐底下,甚至在屋内做饭,其热度可想而知。都说平房接地气,是的,尤其雨季这地气接得特别充分,案板、笼屉全都长毛,菜刀长锈,铸铁锅顺外边脱皮。衣被全是黏的,这还不能洗,洗了也不干。各种饭食还不能多做,剩下的饭食,次日准馊。即便买几块槽子糕(即蛋糕),搁两天也得长毛。

  连阴天气压低,家庭的顶梁柱--大老爷们窝在家里不能出去挣钱,闲得无奈心烦,许多家庭都会出现抬杠、拌嘴、怄气的现象,对于这儿,当年北京有一句言过其实的歇后语: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推荐阅读

北京民俗专家:立春后才是马年 初四出生也属蛇...

立春当天开始才是马年?日前,有网友发帖提醒,今年大年初一到初四还是蛇年,这几天出生的宝宝和大家想的不一样,属蛇而非属马,大年初五,也就是立春这一天才是真正的马年。...[详细]

北京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北京二月二龙抬头的食俗有吃猪头肉的说法,猪头是一道佳肴,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   二月二龙抬头的食俗,如今北京就有一道名菜叫“扒猪脸”应喝...[详细]

北京记忆 元旦

 元旦作为一年开始之日,我国历代并不一致。夏代,将岁首定在农历正月初一。殷代,是十二月初一。周代,是十月初一。到汉代,又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以后历代相沿未改。直到...[详细]

走进老舍笔下的春节

一说到北京,总会想起老舍,想起他笔下活灵活现的北京人。在老舍的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北京的春节记忆。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北京老舍纪念馆从2010年十二月二十三至2011年...[详细]

打冰盏儿与酸梅汤

 “樱桃已过茶香减,铜碗声声唤卖冰”这是清代诗人王渔洋写的《都门竹枝词》诗赞老北京夏日街巷里用打冰盏儿出售冷饮冰食时的靓景。   冰盏儿又称冰碗儿,是以...[详细]

昔日老北京“摆小摊儿的”

直至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北京的胡同里不仅延续着老北京的各种叫卖吆喝声,而且老北京摆摊卖货的也继续经营,共同延续着老北京的胡同景观。所谓“摆小摊儿”的,即指摆摊...[详细]

猜灯谜与吃元宵

 老北京元宵节的习俗,最主要的就是赏花灯、猜灯谜和吃元宵了。正月十五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日:天上一轮明月朗照,人间合家品赏形如满月的元宵,可谓月圆人圆,吉祥...[详细]

放寒假卖春联

 倒数上去六十多年,腊月23日祭灶的前一周,北平城在万物萧条中,微微显出一点节日气氛。这不是指商家吹吹打打接连的疯狂大甩卖,不是指拍卖行也吹吹打打一个一个开张“...[详细]

花灯 走马灯 气死风

 正月十五闹花灯,讲究的是一个“闹”字--缤纷的灯光幻影里,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包括审美、性情、志趣、祈愿与民俗诸多方面,众多的灯汇聚一起,就是一个小百科全书呢。 ...[详细]

“破五”煮饽饽

正月初五,按老北京人过年的习俗,这一天,全家要在一起吃“煮饽饽”。“煮饽饽”是什么?破五的“破”是什么意思?破五的来历是什么?商家为什么可以选在这一天开市?   ...[详细]

正月初二回娘家与祭财神

 正月初二,按老北京人过年的习俗,正月初二是祭财神的日子。年禧歌谣中还有“正月初二,回娘家”一说。为什么有的地方请的财神是比干丞相?有的地方是赵公明元帅?还有的...[详细]

老北京的冰核和刨冰

 老北京有些大宅门的住户有一种土制的“冰箱”--木制箱子里面贴铅铁皮,可在下层放冰上层放食物。放进“冰箱”里的冰块每天都要更新,以免因融化降低效果。...[详细]

老北京玩具介绍--泥咕咕

 泥咕咕是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末农民起义时,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曾在古黎阳也就是现在...[详细]

老北京的果子干

  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杏干柿饼镇坚冰,藕片切来又一层。”的诗句,说的就是“果子干”。   果子干的原料主要是杏干、柿饼、鲜藕片和白糖。制法是先将...[详细]

老北京玩具介绍--泥哨

泥哨颇受孩子们的喜欢。老北京泥哨花样颇多,造形有动物、人物,往往同一题材就有多种不同的动态和不同的神态造型。其中常见的有鸡、鸽子、鹰、燕子、猪、狗、猴、鱼...[详细]

分类阅读:
北京民俗
网友评论

城事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