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走进老舍笔下的春节

2012-08-16 11:12 来源: 墙根网 / 新华网

  一说到北京,总会想起老舍,想起他笔下活灵活现的北京人。在老舍的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北京的春节记忆。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北京老舍纪念馆从2010年十二月二十三至2011年正月十五举办“过年--走进老舍的世界”年味系列活动,让更多人真真切切地体会老舍笔下的北京春节。

  2011年2月3日既是农历兔年初一,也是老舍先生诞辰112周年纪念日。北京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丹柿小院内充满了新春的喜庆气氛。一进大门,就看到门上贴着老舍创作的春联“破浪乘风,前途无量;降龙伏虎,干劲冲天”,横批“春节愉快”。老舍先生一生很喜爱写春联,他曾说“欢迎春节,要贴春联。大红的纸,黑亮的字,分贴门旁,的确增加喜气”。

  据工作人员介绍,“过年--走进老舍的世界”展览分为苦寒童年、糊口四方、成家立业、八方风雨、赴美讲学、人民艺术家六个部分,通过大量的照片、原著和生活用品等实物介绍老舍的一生。

  为再现老舍笔下的北京春节,老舍纪念馆还按照老北京过年的风俗,在故居院内布置了红红火火的过年场景。正院屋柱上贴有老舍先生写的三对春联,屋内贴着年画,门上贴着门神,五彩影壁上挂着老舍的夫人胡絜青生前亲笔提写的福字。

  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记述:“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

  关于除夕夜,老舍曾写道“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2月4日大年初二,一位来自北京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的学生和父母一起来到老舍纪念馆参观。他说:“我在小学课本里读过老舍的《猫》和《养花》,我爸爸妈妈小时候学过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风雨下》,我还想知道过去北京人都是怎么过年的。”

  观众付东华回忆:“小时候,只有过年那天能吃上点好吃的,小孩们都盼望着过年能穿上新衣裳。现在生活好了,过年只剩下吃和玩了,传统的年味儿有些淡。”

  老舍之子、作家舒乙曾呼吁找回老北京的年味儿。他说:“我家在北京地坛附近,每年春节,大量游客像潮水般涌入地坛游园。我常看见,当他们离去时,只有少量游客手里举着几样很雷同但又很不像样子的塑料玩具,多数两手空空--显然,我们的庙会游园内容太单调、贫乏和无趣了。”

  舒乙认为传统丢失最厉害的是灯节。过去,正月初八是顺星节,有祭星的习俗,主角是灯,家里各处摆许多灯,名为“敬灯花”。正月十五元宵节是真正的灯节,主角是各式各样的灯笼,现在如果想重现那样的辉煌大概需要一个完整的行业来支撑。

  老舍先生曾这样描述北京的灯节:“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还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

  在老舍纪念馆看到,小院里已经挂起一串串红色的纸灯笼,每个灯笼下面都有一个灯谜,内容与老舍的作品和北京的民俗、成语有关。工作人员说,老舍过年喜欢热闹,每年丹柿小院里都会举办猜灯谜活动,猜中的人都会得到一份小礼品。

  工作人员还说,其实老舍的名字也和春节有关。老舍出生于1899年腊月二十三,第二天便是立春,父母为他取名舒庆春,就有庆贺春天到来的含义。


推荐阅读

北京民俗专家:立春后才是马年 初四出生也属蛇...

立春当天开始才是马年?日前,有网友发帖提醒,今年大年初一到初四还是蛇年,这几天出生的宝宝和大家想的不一样,属蛇而非属马,大年初五,也就是立春这一天才是真正的马年。...[详细]

北京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北京二月二龙抬头的食俗有吃猪头肉的说法,猪头是一道佳肴,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   二月二龙抬头的食俗,如今北京就有一道名菜叫“扒猪脸”应喝...[详细]

北京记忆 元旦

 元旦作为一年开始之日,我国历代并不一致。夏代,将岁首定在农历正月初一。殷代,是十二月初一。周代,是十月初一。到汉代,又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以后历代相沿未改。直到...[详细]

走进老舍笔下的春节

一说到北京,总会想起老舍,想起他笔下活灵活现的北京人。在老舍的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北京的春节记忆。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北京老舍纪念馆从2010年十二月二十三至2011年...[详细]

打冰盏儿与酸梅汤

 “樱桃已过茶香减,铜碗声声唤卖冰”这是清代诗人王渔洋写的《都门竹枝词》诗赞老北京夏日街巷里用打冰盏儿出售冷饮冰食时的靓景。   冰盏儿又称冰碗儿,是以...[详细]

昔日老北京“摆小摊儿的”

直至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北京的胡同里不仅延续着老北京的各种叫卖吆喝声,而且老北京摆摊卖货的也继续经营,共同延续着老北京的胡同景观。所谓“摆小摊儿”的,即指摆摊...[详细]

猜灯谜与吃元宵

 老北京元宵节的习俗,最主要的就是赏花灯、猜灯谜和吃元宵了。正月十五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日:天上一轮明月朗照,人间合家品赏形如满月的元宵,可谓月圆人圆,吉祥...[详细]

放寒假卖春联

 倒数上去六十多年,腊月23日祭灶的前一周,北平城在万物萧条中,微微显出一点节日气氛。这不是指商家吹吹打打接连的疯狂大甩卖,不是指拍卖行也吹吹打打一个一个开张“...[详细]

花灯 走马灯 气死风

 正月十五闹花灯,讲究的是一个“闹”字--缤纷的灯光幻影里,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包括审美、性情、志趣、祈愿与民俗诸多方面,众多的灯汇聚一起,就是一个小百科全书呢。 ...[详细]

“破五”煮饽饽

正月初五,按老北京人过年的习俗,这一天,全家要在一起吃“煮饽饽”。“煮饽饽”是什么?破五的“破”是什么意思?破五的来历是什么?商家为什么可以选在这一天开市?   ...[详细]

正月初二回娘家与祭财神

 正月初二,按老北京人过年的习俗,正月初二是祭财神的日子。年禧歌谣中还有“正月初二,回娘家”一说。为什么有的地方请的财神是比干丞相?有的地方是赵公明元帅?还有的...[详细]

老北京的冰核和刨冰

 老北京有些大宅门的住户有一种土制的“冰箱”--木制箱子里面贴铅铁皮,可在下层放冰上层放食物。放进“冰箱”里的冰块每天都要更新,以免因融化降低效果。...[详细]

老北京玩具介绍--泥咕咕

 泥咕咕是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末农民起义时,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曾在古黎阳也就是现在...[详细]

老北京的果子干

  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杏干柿饼镇坚冰,藕片切来又一层。”的诗句,说的就是“果子干”。   果子干的原料主要是杏干、柿饼、鲜藕片和白糖。制法是先将...[详细]

老北京玩具介绍--泥哨

泥哨颇受孩子们的喜欢。老北京泥哨花样颇多,造形有动物、人物,往往同一题材就有多种不同的动态和不同的神态造型。其中常见的有鸡、鸽子、鹰、燕子、猪、狗、猴、鱼...[详细]

分类阅读:
北京民俗
网友评论

城事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