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伏天四宝

2012-08-16 10:50 来源: 墙根网 / 北京晚报

  终于要出伏了!

  俗话说,热在三伏。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生活水平很低,平民百姓家没有电风扇,电视机、冰箱、空调等,更是大多数人连见都没见过的。一进入伏天,太阳就跟下火一般,烤得人没地方呆没地方躲。如果再赶上空气湿度大的桑拿天,人就如同处在蒸笼中,备受暑气熏蒸的煎熬。天热,晚上睡不好觉,白天没精神,吃饭都没胃口。当年家住在南城的一个四合院中,为平安度过难熬的酷暑伏天,家家都准备抵抗炎热和蚊虫的“宝贝”。

  “宝贝”之一,就是大蒲扇。

  夏天院里每家都买,基本做到人手一把。母亲为保证蒲扇结实耐用,还不辞辛苦地用一厘米多宽的白布条给新买的蒲扇包上边。那时晚饭后,你到街头去看,几乎人人手持一把大蒲扇。不论是在路灯下打牌、下棋或聊天,每人都在不停地扇着蒲扇,靠蒲扇扇出的凉风祛暑降温,还能驱赶蚊虫。记得为了让我和弟弟睡好觉,父母在夏夜不停地为我俩扇扇子,直到夜深天气凉爽一些他俩才睡。至今想来,那每一扇都是父母的关爱。

  伏天太热,在屋里睡不着觉,拖张凉席在院里睡是件很惬意的事,凉席也是度过伏天的一件“宝贝”。

  为了防潮,母亲在家里那张旧凉席上缝上了一大块塑料布。晚上,将凉席铺在院中地上,几个小伙伴凑过来,躺在凉席上,眼望灿烂的星空,寻找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谁先找到,就会兴奋地指给其他小伙伴看。我们还躺在凉席上讲故事,《大闹天宫》、《武松打虎》、《飞将军李广》、《杨七郎打擂》……

  夏季蚊子多,晚上在凉席上乘凉,如果迷迷糊糊睡着了,会被蚊子叮得满身是包,奇痒难挨。在七八十平方米的四合院中,点一两盘蚊香根本不管用。邻居李大爷告诉我们一个高招,到附近野地里拔些野蒿子,将它晒成半干,编成绳状,点着熏蚊子效果特别好。我们试着将半干的野蒿子编成绳,挂在院中四周的晾衣绳上,在下面把它点燃。满院蒿香,果真将蚊子全熏跑了。

  这编蒿绳也是技术活,蒿子晒得太干了,编出的蒿绳燃烧快,烟雾少,达不到熏蚊子的效果;蒿子太湿,蒿绳不容易点燃,而且烟雾太浓,乘凉的人又被呛得受不了。在李大爷的指导下,经过反复摸索,我们几个小伙伴在蒿子晾晒的干湿度和所编蒿绳的粗细上都能较好地掌握。从此后,家家连屋中熏蚊子都使用蒿绳,还省了蚊香钱。

  这野蒿子编的熏蚊绳,不花钱效果好,使乘凉的街坊四邻不受蚊虫叮咬,也是伏天一宝。

  同学苏文义家有成套的老式硬木家具,条案、八仙桌、太师椅……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他家有个冰柜--冰柜长宽有六七十厘米,高有一米左右。

  这个冰柜不是现在这种靠电来制冷的冰柜,而是用天然冰制冷。冰柜其实就是个用木材和铁板制成的大箱子。打开盖,里边还有个小白铁皮柜,需要冷冻的剩饭菜、鱼、肉和蔬菜水果就放这铁皮柜里。将碎冰块铺在冰柜底下,再将铁皮柜放进去,在铁皮柜外四周的空隙处塞满碎冰块就可以用了。冰柜底下还有个小孔,连着根胶皮管,冰柜内冰块融化的冰水顺着胶皮管流到脸盆中。就用它,赤日炎炎的夏天能吃到冰镇西瓜了,那叫一个爽。

  那时家北边有个龙潭湖冰窖,冬天工人将湖中的冰块运到窖中储存起来,待天热后再出售。暑假我曾多次陪苏文义去冰窖买冰。冰窖门口有很多副食店的卡车在装大冰块,副食店购冰块去冰鱼冰肉,苏文义就买冰窖中散碎在地上的小冰块,价格相对要便宜,买半麻袋才收两三毛钱。我俩将装冰的麻袋抬到三轮车上,为防冰块化了,还将一条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在麻袋上。

  后来,我也打算给家中做个冰柜。照葫芦画瓢,利用家中的旧木板钉了个木柜子,又到废品收购站买了个大号铁皮桶,里外刷了油漆。为达到密封和美观效果,我用家中抹地面剩下的水泥、沙子和成泥,让父亲帮着拿抹子将柜子里里外外抹得溜光水平,还刷了白油漆。冰柜使用后,父母将冰镇的西瓜切开,请院中邻居品尝,人人都夸这冰柜经济实用。从那以后,家家开始找材料做冰柜。

  过去,因天气炎热,剩饭菜容易变馊。家家做了冰柜后,剩饭菜和鱼肉有了地方储存,还能冰镇蔬菜、水果、绿豆汤、酸梅汤。我父亲是建筑工人,伏天在露天工作,十分辛苦。我每天都到饭馆买散装啤酒,然后存入冰柜。冰镇啤酒开胃,父亲晚上喝了啤酒,能多吃一碗饭或一个馒头。

  有天晚上,父亲在院中美滋滋地喝着冰镇啤酒,吃着香喷喷的饭菜,竟触景生情吟咏出一首打油诗:“伏天有了四件宝,酷热天气不怕了。蒲扇舞动凉风习,浑身汗水霎时消。躺上凉席身舒畅,月明星灿夜色好。蒿绳点燃烟袅袅,驱赶蚊子不挨咬。冰镇果蔬祛暑气,幸福生活乐陶陶。”

推荐阅读

北京民俗专家:立春后才是马年 初四出生也属蛇...

立春当天开始才是马年?日前,有网友发帖提醒,今年大年初一到初四还是蛇年,这几天出生的宝宝和大家想的不一样,属蛇而非属马,大年初五,也就是立春这一天才是真正的马年。...[详细]

北京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北京二月二龙抬头的食俗有吃猪头肉的说法,猪头是一道佳肴,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   二月二龙抬头的食俗,如今北京就有一道名菜叫“扒猪脸”应喝...[详细]

北京记忆 元旦

 元旦作为一年开始之日,我国历代并不一致。夏代,将岁首定在农历正月初一。殷代,是十二月初一。周代,是十月初一。到汉代,又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以后历代相沿未改。直到...[详细]

走进老舍笔下的春节

一说到北京,总会想起老舍,想起他笔下活灵活现的北京人。在老舍的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北京的春节记忆。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北京老舍纪念馆从2010年十二月二十三至2011年...[详细]

打冰盏儿与酸梅汤

 “樱桃已过茶香减,铜碗声声唤卖冰”这是清代诗人王渔洋写的《都门竹枝词》诗赞老北京夏日街巷里用打冰盏儿出售冷饮冰食时的靓景。   冰盏儿又称冰碗儿,是以...[详细]

昔日老北京“摆小摊儿的”

直至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北京的胡同里不仅延续着老北京的各种叫卖吆喝声,而且老北京摆摊卖货的也继续经营,共同延续着老北京的胡同景观。所谓“摆小摊儿”的,即指摆摊...[详细]

猜灯谜与吃元宵

 老北京元宵节的习俗,最主要的就是赏花灯、猜灯谜和吃元宵了。正月十五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日:天上一轮明月朗照,人间合家品赏形如满月的元宵,可谓月圆人圆,吉祥...[详细]

放寒假卖春联

 倒数上去六十多年,腊月23日祭灶的前一周,北平城在万物萧条中,微微显出一点节日气氛。这不是指商家吹吹打打接连的疯狂大甩卖,不是指拍卖行也吹吹打打一个一个开张“...[详细]

花灯 走马灯 气死风

 正月十五闹花灯,讲究的是一个“闹”字--缤纷的灯光幻影里,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包括审美、性情、志趣、祈愿与民俗诸多方面,众多的灯汇聚一起,就是一个小百科全书呢。 ...[详细]

“破五”煮饽饽

正月初五,按老北京人过年的习俗,这一天,全家要在一起吃“煮饽饽”。“煮饽饽”是什么?破五的“破”是什么意思?破五的来历是什么?商家为什么可以选在这一天开市?   ...[详细]

正月初二回娘家与祭财神

 正月初二,按老北京人过年的习俗,正月初二是祭财神的日子。年禧歌谣中还有“正月初二,回娘家”一说。为什么有的地方请的财神是比干丞相?有的地方是赵公明元帅?还有的...[详细]

老北京的冰核和刨冰

 老北京有些大宅门的住户有一种土制的“冰箱”--木制箱子里面贴铅铁皮,可在下层放冰上层放食物。放进“冰箱”里的冰块每天都要更新,以免因融化降低效果。...[详细]

老北京玩具介绍--泥咕咕

 泥咕咕是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末农民起义时,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曾在古黎阳也就是现在...[详细]

老北京的果子干

  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杏干柿饼镇坚冰,藕片切来又一层。”的诗句,说的就是“果子干”。   果子干的原料主要是杏干、柿饼、鲜藕片和白糖。制法是先将...[详细]

老北京玩具介绍--泥哨

泥哨颇受孩子们的喜欢。老北京泥哨花样颇多,造形有动物、人物,往往同一题材就有多种不同的动态和不同的神态造型。其中常见的有鸡、鸽子、鹰、燕子、猪、狗、猴、鱼...[详细]

分类阅读:
北京民俗
网友评论

城事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