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老北京日常生活中的规矩

2012-08-16 10:52 来源: 墙根网 / 北京晚报

  过去住四合院的街坊,一早见面并不是互道早安,他们有更符合国情的问候语。

  家庭妇女清晨起床后头不梳脸不洗,首先要笼火(即生火),第二个出屋的妇女会对笼火的妇女说:“您早起来了?”笼火的会很客气地回答:“我也刚起,您瞧瞧我这一笼火把您吵醒了。”“没有,其实我早醒了。”

  清晨男性在街头相遇也是这样招呼:“您真早班儿呀,这么早遛鸟都回来了。”“可不是嘛,不起不行啊,它(指笼内的鸟)不干哪,喳喳起来没完,还不如带它出去遛遛呢,省得吵人。”这都是北京人早起的招呼,中国特色,北京风格。很多人说北京人见面就会问吃了吗,其实这是误传,北京人不会睁开俩眼珠子就问吃了吗。

  夏天,许多北京人有在庭院吃晚饭的习惯,用餐时若遇邻居在此经过,主人会很自然地和邻居打招呼:“您吃了吗?没吃(的话)一块儿吃点吧。”对方可能会说:“我先偏您了(即已吃过),您快吃吧。”或者说:“不客气,我们家也刚做得,说话就吃,您快吃吧。”交谈中虽然让对方一起用餐,但是双方都知道这是一句客套话,是一种礼节,只是虚让而已,谁也不会当真。

  同样北京人也没有说晚安的习惯,但是四合院的邻居们睡前肯定都要打招呼,为了整个门户安全,老北京都有这个习惯。

  当年四合院的街门,每晚四合院的各户都会积极主动地关街门,关门的人必须向每个住户打招呼:“张大妈您家都回来了吗?我关大门了。”听到这一问话各户都会主动作出回答:“全回来了,您关吧,咱明儿见了。”“全回来喽!又辛苦您了,有什么话咱明儿再说了。”凡有人未归的家庭定会主动招呼:“我那大小子还没回来呢,您先歇着吧,待会儿我关吧。”

  四合院的邻里街坊们,一个院儿住着,互通有无,相互帮助,是常有的事儿。

  各种炊具的借用如同家常便饭,有些炊具不一定家家齐备,诸如盖帘、炙炉等不常用的,几乎都是全院通用。每当做饭伊始发现缺少某种调料,一般不会上街去买,而是到邻居家去暂借。家中偶然来了客人,需要留宿,而当年居住条件又很紧张,对此不得不打发孩子到街坊家去寻休(即借宿)。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没有什么人会觉得不好意思。

  北京有句俗话叫:“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四合院的借与还是要区别对待的,邻里之间的交情,对于小小不言的调料是不必还的。至于炊具用完应清洗干净完璧归赵。至于药锅,则只许借,不许还。因为还药锅对药锅的主人不吉利,用完了就在你家放着,什么时候药锅主人需用时会主动上门讨要,药锅主人绝不挑眼,即便使用过程中将药锅打碎也不必赔偿。

  过去不论院子大小都得有个茅房,这是一间男女共用的设施,全北京城使用这种茅房的人,都掌握一个如厕暗号,那就是如厕前一定要咳嗽一声,如果里边有人定会回敬一声咳嗽,外面的人会很知趣地离开稍候。

  住在四合院也得洗衣服晾衣服,洗衣晾衣也有规矩,任何时候都不能将晾衣绳挂得太满,要为别人留出通道,如果实在洗得太多,可以在通道处晾几件儿童服装,千万不能在通道处晾成人裤子,这是规矩也是礼貌。

  过去北京的小孩很小就会上街购物,当然这个也有规矩,比如家长让小孩买猪肉和羊肉两样东西,出于对回民的尊重,一定会千叮咛万嘱咐:“不论绕道多么远,一定要先去买羊肉,后买猪肉,绝对不许提着猪肉进羊肉床子。”当年京城的汉民小孩,如今的老者大概都接受过这一条教育。

推荐阅读

北京民俗专家:立春后才是马年 初四出生也属蛇...

立春当天开始才是马年?日前,有网友发帖提醒,今年大年初一到初四还是蛇年,这几天出生的宝宝和大家想的不一样,属蛇而非属马,大年初五,也就是立春这一天才是真正的马年。...[详细]

北京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北京二月二龙抬头的食俗有吃猪头肉的说法,猪头是一道佳肴,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   二月二龙抬头的食俗,如今北京就有一道名菜叫“扒猪脸”应喝...[详细]

北京记忆 元旦

 元旦作为一年开始之日,我国历代并不一致。夏代,将岁首定在农历正月初一。殷代,是十二月初一。周代,是十月初一。到汉代,又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以后历代相沿未改。直到...[详细]

走进老舍笔下的春节

一说到北京,总会想起老舍,想起他笔下活灵活现的北京人。在老舍的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北京的春节记忆。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北京老舍纪念馆从2010年十二月二十三至2011年...[详细]

打冰盏儿与酸梅汤

 “樱桃已过茶香减,铜碗声声唤卖冰”这是清代诗人王渔洋写的《都门竹枝词》诗赞老北京夏日街巷里用打冰盏儿出售冷饮冰食时的靓景。   冰盏儿又称冰碗儿,是以...[详细]

昔日老北京“摆小摊儿的”

直至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北京的胡同里不仅延续着老北京的各种叫卖吆喝声,而且老北京摆摊卖货的也继续经营,共同延续着老北京的胡同景观。所谓“摆小摊儿”的,即指摆摊...[详细]

猜灯谜与吃元宵

 老北京元宵节的习俗,最主要的就是赏花灯、猜灯谜和吃元宵了。正月十五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日:天上一轮明月朗照,人间合家品赏形如满月的元宵,可谓月圆人圆,吉祥...[详细]

放寒假卖春联

 倒数上去六十多年,腊月23日祭灶的前一周,北平城在万物萧条中,微微显出一点节日气氛。这不是指商家吹吹打打接连的疯狂大甩卖,不是指拍卖行也吹吹打打一个一个开张“...[详细]

花灯 走马灯 气死风

 正月十五闹花灯,讲究的是一个“闹”字--缤纷的灯光幻影里,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包括审美、性情、志趣、祈愿与民俗诸多方面,众多的灯汇聚一起,就是一个小百科全书呢。 ...[详细]

“破五”煮饽饽

正月初五,按老北京人过年的习俗,这一天,全家要在一起吃“煮饽饽”。“煮饽饽”是什么?破五的“破”是什么意思?破五的来历是什么?商家为什么可以选在这一天开市?   ...[详细]

正月初二回娘家与祭财神

 正月初二,按老北京人过年的习俗,正月初二是祭财神的日子。年禧歌谣中还有“正月初二,回娘家”一说。为什么有的地方请的财神是比干丞相?有的地方是赵公明元帅?还有的...[详细]

老北京的冰核和刨冰

 老北京有些大宅门的住户有一种土制的“冰箱”--木制箱子里面贴铅铁皮,可在下层放冰上层放食物。放进“冰箱”里的冰块每天都要更新,以免因融化降低效果。...[详细]

老北京玩具介绍--泥咕咕

 泥咕咕是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末农民起义时,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曾在古黎阳也就是现在...[详细]

老北京的果子干

  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杏干柿饼镇坚冰,藕片切来又一层。”的诗句,说的就是“果子干”。   果子干的原料主要是杏干、柿饼、鲜藕片和白糖。制法是先将...[详细]

老北京玩具介绍--泥哨

泥哨颇受孩子们的喜欢。老北京泥哨花样颇多,造形有动物、人物,往往同一题材就有多种不同的动态和不同的神态造型。其中常见的有鸡、鸽子、鹰、燕子、猪、狗、猴、鱼...[详细]

分类阅读:
北京民俗
网友评论

城事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