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西胡林村的精美门楼

2012-08-16 10:55 来源: 墙根网 / 北京.CN
西胡林村的精美门楼
西胡林村的精美门楼

  西胡林村位于斋堂镇东北部,东北距东胡林村仅一公里,西北邻高铺村。该村历史较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该地区就有人类居住。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条件,当地百姓的生活较为富裕,建的宅院自然也华丽精美。而在民宅建筑中,门楼的古朴庄重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精美的门楼就像一座座近乎完美的工艺品,入院之前给人一种庄重华美之感。

  该村保存完好的明清门楼8处,门口大部分开在东面和南面。有的人家不仅有大门口,旁边还设有二门口。

  传统民居是京西文化底蕴的象征,门楼是一家一户的门脸儿,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通过门楼的样式、结构特点,可以了解该户人家的经济状况。

  西胡林村门楼砖雕刻得非常精美,倒挂楣子的彩绘也具有典型的民国时代特征。村内门楼主要由山墙、屋顶、木门几大部分组成。有四级条石踏步做步道,台帮为基座,两山墙为 整砖与条砖勾搭砌筑而成,下部为墙腿石雕刻图案。形状不一的门墩石,木质大门及具有传统民间题材的彩绘门罩,上部以墀头砖雕作为装饰,门楣雕刻精美的图案,使门楼显得庄重华贵。其上为冰盘檐,勾头滴水,屋顶为合瓦屋面,皮条脊,蝎子尾脊带盘花。

  大部分门楼的砖雕集中在门楼的上部,从门框的上部一直延伸到门楼的顶部。蝎子尾脊、盘头、门楣、门神龛、滴水等处都有砖雕。虽然砖雕自身是灰色的,又在灰色砖的包围之中,但其全靠工匠高超的雕刻艺术、超凡的表现能力跳出灰色群,跃于灰色之上。工匠大胆运用粗细线条变化突出和强调主题,如同中国的传统水墨画一样,在其中凸显其神韵。

  墀头作为门楼山墙的重要装饰部件,历来被工匠精心雕琢,雕刻的图案也是多种多样。西胡林村的墀头砖雕主要特点是构图丰富,在正方形的线框内充分利用空间,使布局严谨。看似不相干的图案组合在一起,就有了特殊的含义。有的墀头砖雕中间是一个大花篮,篮中插牡丹,牡丹枝叶繁茂,象征着富贵;左为笙,象征着步步高升;右为三个铜钱串联在一起,象征着财源滚滚,寓意富贵生财。而有的花篮中则插莲花、牡丹各一枝,莲花常年生长在水里,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誉,象征着冰清玉洁,又与“连”字同音,有“连生贵子”之意。还有一种墀头砖雕单以花草类图案为主,如牡丹、萱草、莲花等。

  西胡林村门楼最具特色的是彩绘门罩,题材广泛,渗透着生活气息。有座大户宅院,门罩的前面以木质雕花作为屏风,图案为牡丹缠枝,牡丹贴金箔,周围配以红、蓝、绿等不同颜色作为点缀。门罩内部为六个正方形方框,分别由六组不同图案组成,有钟、表、书、笔、荷花、瓷瓶等图案,带有民国时期绘画风格。因门罩处在门楼较为隐蔽处,不易受阳光暴晒,如不受人为破坏,历经多年颜色仍能保持鲜艳。

  墙腿石作为山墙下部的重要组成部位,常以整块条石雕琢而成,并以浮雕的形式表现主题。西胡林村门楼的墙腿石,主要以动植物的图案为主。有梅花树上落着一只喜鹊,梅花开满枝头;还有的以山石花卉图案为主,坚固的山石中生长出一棵挺拔的石花,寓意人们要用顽强的斗志战胜一切困难。

  门楼中的石门墩儿应该被封为忠诚的守门神。门楼下的左右门枕石叫“门墩儿”,“门墩儿”相连的有“门坎儿”,门墩儿既是装饰又有加固门楼的作用。成为极具北方民居特色的建筑构件。

  西胡林村的石门墩以箱形门墩石、方形门墩石居多,工匠在上面雕刻吉祥如意的浮雕图案作为装饰。箱形门墩石在该村的门楼中较为普遍,须弥座多为花卉图案,上部多以琴棋书画、富贵平安作为雕刻图案,其次就是想当官的大户人家,首要的一条不贪污,如荷花门墩儿,荷出淤泥而不染和一品清廉,也是较为常见的题材。顶部有平顶和浮雕刻花两种形式。有的门墩儿有较常见的顶部雕蹲狮或卧狮图案。方形门墩儿多以一般平民门楼居多,四面未见雕饰。

  部分大户人家的门楼普遍在门的下部有葫芦形保护铁,这是用来保护门下部方角之用,多为后期加工,如同衣服上打的补丁一样。铁钉主要是万字形和钱纹两大类。护门铁之所以多用葫芦形,与中国人传统的道教思想有直接关系,葫芦形出现于北魏时期,唐宋时期得到发展,到了明清时期把八仙之一铁拐李的法器视为至宝。在门楼的墀头砖雕、门墩和墙腿石上都有同类题材。

  西胡林村的门楼顶部多以合瓦屋面,硬山蝎子尾脊,三架梁,勾头滴水为主。蝎子尾脊在门楼中最上方,有的呈直线型,有的成弧状,两端翘起,下部装饰跨草砖雕,侧面为遮盖瓦和盘子。站在前方仰视门楼如同一位钟馗,眉毛高高翘起,极为传神。

  西胡林村的门楼多为明清时期所建,经历了几次大的劫难能够保留下来,实属不易。这为研究北方民居建筑的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实物,应该得到有关专家足够的重视,使其更好的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

推荐阅读

京郊古城千年风韵 观览名胜不虚此行...

喜欢旅游的你都会去感受江南水乡古镇的文化特色,因为那里历经千年而不变的文化遗迹;有故事的人都喜欢去一些古镇,因为那里有你念念不忘的情怀,那里是繁华都市中的一块...[详细]

北京民俗专家:立春后才是马年 初四出生也属蛇...

立春当天开始才是马年?日前,有网友发帖提醒,今年大年初一到初四还是蛇年,这几天出生的宝宝和大家想的不一样,属蛇而非属马,大年初五,也就是立春这一天才是真正的马年。...[详细]

北京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北京二月二龙抬头的食俗有吃猪头肉的说法,猪头是一道佳肴,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   二月二龙抬头的食俗,如今北京就有一道名菜叫“扒猪脸”应喝...[详细]

北京记忆 元旦

 元旦作为一年开始之日,我国历代并不一致。夏代,将岁首定在农历正月初一。殷代,是十二月初一。周代,是十月初一。到汉代,又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以后历代相沿未改。直到...[详细]

走进老舍笔下的春节

一说到北京,总会想起老舍,想起他笔下活灵活现的北京人。在老舍的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北京的春节记忆。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北京老舍纪念馆从2010年十二月二十三至2011年...[详细]

打冰盏儿与酸梅汤

 “樱桃已过茶香减,铜碗声声唤卖冰”这是清代诗人王渔洋写的《都门竹枝词》诗赞老北京夏日街巷里用打冰盏儿出售冷饮冰食时的靓景。   冰盏儿又称冰碗儿,是以...[详细]

昔日老北京“摆小摊儿的”

直至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北京的胡同里不仅延续着老北京的各种叫卖吆喝声,而且老北京摆摊卖货的也继续经营,共同延续着老北京的胡同景观。所谓“摆小摊儿”的,即指摆摊...[详细]

猜灯谜与吃元宵

 老北京元宵节的习俗,最主要的就是赏花灯、猜灯谜和吃元宵了。正月十五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日:天上一轮明月朗照,人间合家品赏形如满月的元宵,可谓月圆人圆,吉祥...[详细]

放寒假卖春联

 倒数上去六十多年,腊月23日祭灶的前一周,北平城在万物萧条中,微微显出一点节日气氛。这不是指商家吹吹打打接连的疯狂大甩卖,不是指拍卖行也吹吹打打一个一个开张“...[详细]

花灯 走马灯 气死风

 正月十五闹花灯,讲究的是一个“闹”字--缤纷的灯光幻影里,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包括审美、性情、志趣、祈愿与民俗诸多方面,众多的灯汇聚一起,就是一个小百科全书呢。 ...[详细]

“破五”煮饽饽

正月初五,按老北京人过年的习俗,这一天,全家要在一起吃“煮饽饽”。“煮饽饽”是什么?破五的“破”是什么意思?破五的来历是什么?商家为什么可以选在这一天开市?   ...[详细]

正月初二回娘家与祭财神

 正月初二,按老北京人过年的习俗,正月初二是祭财神的日子。年禧歌谣中还有“正月初二,回娘家”一说。为什么有的地方请的财神是比干丞相?有的地方是赵公明元帅?还有的...[详细]

老北京的冰核和刨冰

 老北京有些大宅门的住户有一种土制的“冰箱”--木制箱子里面贴铅铁皮,可在下层放冰上层放食物。放进“冰箱”里的冰块每天都要更新,以免因融化降低效果。...[详细]

老北京玩具介绍--泥咕咕

 泥咕咕是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末农民起义时,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曾在古黎阳也就是现在...[详细]

老北京的果子干

  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杏干柿饼镇坚冰,藕片切来又一层。”的诗句,说的就是“果子干”。   果子干的原料主要是杏干、柿饼、鲜藕片和白糖。制法是先将...[详细]

网友评论

城事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