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老北京文化

2012年08月16日

老北京文化[墙根网]

 

  铸钟厂

  旅游文化看点:

  离钟楼西不到300米有个叫小黑虎的小胡同里有个小庙。老人们说起庙的来历,都说是以前的铸钟娘娘庙。传说中讲,当年铸钟时,总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期限将至,如不能如期完成,工匠们将有杀身之祸。此事被工匠华严师傅的女儿华仙得知,她趁人不备,奋身跃进铸造炉中,华严师傅只抓住了她的一只鞋子,铜钟终于铸成。后人为纪念舍身救父的华仙姑娘,修建了这座金炉圣母娘娘庙。

  现在庙已经成了民居,但是传说在每次敲钟的尾音中,似乎能听到华仙姑娘叫的“鞋”的声音。

  地点:从鼓楼丁字路口往西见着三岔口向右,旧鼓楼大街路西

  黄化门

  旅游文化看点:

  地安门内向南路东有个胡同,叫黄化门,自古以来是豪门林立的大胡同,过去主要是专门服务于皇宫的后勤人员的办公和居住集中地。清朝大太监李连英在京的几处豪宅之一,就在胡同西口的19号。

  虽说经过了几百年,但是如果能从卫生部宿舍的院子里进去,没有半天恐怕出不来。几进的院落、回廊,跟迷宫一样,可见其当年的奢华。

  地点:从地安门往南,路东第二条胡同,路北是李宅前门,后门在北面的南月芽胡同

  德胜门箭楼

  旅游文化看点:

  德胜门箭楼修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

  明洪武年间(1368年)徐达率军攻打元大都,为抵抗元朝残余势力进攻,将原大都北部城垣南移五里,设西库城门,东为安定门、西为德胜门。当年满清入主中原后,这里属于正黄旗领地,清军每次出征都要由德胜门出发,象征取得胜利。

  德胜门历史上多次维修,1921年城门因梁架朽了被拆除,闸门亦不复存在,惟有箭楼及部分铁炮保存下来。

  地点:北二环西部路北

  后门桥

  旅游文化看点:

  后门桥也叫“万宁桥”,老北京妇孺皆知。

  这座桥和正阳门五牌楼下的正阳桥、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太和殿门前内金水桥在同一中轴线上,是最北端的一座大石桥。

  这座桥历史悠久,元朝郭守敬开辟的闸河澄清闸就设在这里,是运往大都的粮船、商船的必经之桥,每天过往的船只川流不息。到了现在,已经难以看到它当时的盛况,只有在两面桥墩上石雕的水兽“螭”,几百年了,依旧趴在闸口俯视着桥下从西往东湍流不息的河水。

  地点:地安门大街东部

  银锭桥

  旅游文化看点:

  燕京八景在传说上,颇有些出入,实际是“琼岛春荫”、“太液秋波”、“西山晴雪”、“居庸叠翠”、“玉泉趵突”、“卢沟晓月”、“蓟门烟树”、“金台夕照”。也不知何年何月,久居此地儿的“老北京”也把鼓楼前烟袋斜街西南头的银锭桥也并入了燕京八景之一,可见其景色著名。

  在银锭桥上,旧京风景一览无余。东望小桥流水人家,西望则远山叠翠,天边烟波浩淼,视野深阔,又是一番情趣,著名的“银锭观山”和“海水倒流”就在这儿;再看桥的南部,是著名的大小金丝套古老胡同,桥的北面走上数十步,就到了古香古色的烟袋斜街。四面环视,古朴之情与观山景色和谐地融为一体。

  现在这里风格酒吧遍布,是休闲好去处。

  地点:从鼓楼往南找到烟袋斜街,从此往西走到头南拐即是

  德胜桥

  旅游文化看点:

  后海与西海的边界桥,始建于明代。德胜桥东面原来是大面积的稻田,以供御用。当时“黍萍映波,黍稷埂稻”的江南景象在城内很少见,达官贵人多在周边兴建名园。夕日江南水乡景色虽然不在,但是这里仍然树木浓密,流水弯弯,怡人心扉。

  地点:从德胜门往南顺着不太宽的小马路,走500米即是

  烤肉季

  旅游文化看点:

  老北京有句俗话:“南宛北季”。南宛指宣武门的烤肉宛,北季便是银锭桥的烤肉季,现在更是北京城著名美食之一,每天宾客如云。

  烤肉季的创始人季德彩是北京通县人,当年荷花节期间,在什刹海北岸边上搭盖的临时摊棚里开张。也就是一口板沿大铁锅,锅沿由一个开出火口的铁圈儿支着,再放上铁条箅子,将木柴从火口处投进铁圈内,吃客站在铁锅周边,将肉片放在炙子上去翻烤,待嫩肉稍变颜色,然后放在料碗里蘸着作料吃。

  地点:银锭桥南岸

  汇通祠

  旅游文化看点:

  元朝时,京杭大运河最北码头(积水潭)北岸最高处有座供奉龙王的寺庙“汇通祠”,是什刹海水系的源头;到了明代,这里名园大盛,有“然野水游漫,十碧十顷,白莲红蓼,掩映秋光”美景,当时不少文人墨客多会于此,吟诗、绘画、观水。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皇帝赐名“汇通祠”。

  古时“两岸多古树,西北土山忽起,杂柳成帏,石蹬高盘,奇门半露”的汇通祠,古刹依存,现代的人们却已把龙王“请”了出去,在祠内设立了元代著名水利和天文学家郭守敬的纪念馆。

  地点:北二环路积水潭桥和德胜门桥中间路南小山坡上

  盂兰盆会

  旅游文化看点:

  旧时老北京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是佛教界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追奠祖先,布施亡魂的时子。清晚期的什刹海北岸广化寺及附近的寺院大都会举行盂兰盆会,这里的盂兰盆会有一重要活动就是放河灯。

  《帝京景物略》记载了“十五日,诸寺建盂兰庙会,次日夜于水放河灯”的景象。中元当天地安门外大街鼓楼一带莲花灯摊,栉比鳞列,尽态极妍。河灯形式多样,一般是用彩纸做成朵朵莲花,底下有托儿,当间儿插上蜡烛,点燃后放入水中,随波荡漾,千百盏灯蔚为壮观。放河灯的老百姓们,多是怀着一种乞福、求平安的想法,而满街的孩子们则手持着花灯沿海子往来嬉戏,好像过节一样。

  地点:什刹海北岸和地安门外大街鼓楼一带

  会贤堂

  旅游文化看点:

  什刹海北沿18号有座灰色小楼,就是当年闻名京都“八大庄”之一的会贤堂饭庄。

  会贤堂原来是清末礼部侍郎斌儒的私邸,光绪末年改为饭庄。改建后的会贤堂保留着四合院格局略带西洋风格。两层小楼雕梁画栋,磨砖刻花。门外的马头墙上挂着“会贤堂饭庄”的竖式铜招牌,包办“满汉全席”、“应时小卖”的条幅,大门上的4个门簪分别刻有“群贤毕至”4个字。在“会贤堂”聚会饮宴,北面钟鼓楼、南面宫阙、白塔,尽收眼底。

  后来这里成为老北京城著名的绸缎庄谦祥益北城分号。现在建筑仍在,为鼓楼食品机械公司用。

  地点:地安门外大街路东

  烟袋斜街

  旅游文化看点:

  “烟袋斜街”最早记载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当时名叫“打鱼厅斜街”,元代道教最高管理机构广福观恰好建在这里。

  旧京城什刹海附近王府众多,旗人、清朝官兵嗜好吸旱烟,因而烟袋斜街一带烟铺剧增,烟和烟具的种类也十分繁多,在烟袋斜街东口有一家山西人开的烟铺,为招揽生意,在铺外竖了一根1.5米高的木质大烟袋锅子做幌子。传说胡同东口的两家烟铺儿,还给慈禧清洗过烟袋,所以这条小街才如此声名大盛。乾隆十五年(1750年)官方正式定名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现在依稀是旧时的模样,身临其境怀旧意味油然而生。

  地点:地安门大街靠近鼓楼路西第一个胡同进去就是

  双合盛酒厂老板宅院

  旅游文化看点:

  原为双合盛碑酒厂资本家的住宅。其中87号是居室,112号是花园。居室为三进院落。花园造型精巧,太湖石上有乾隆题诗。园内也建有三进院落,有假山,山上有乾隆御笔|“普香界”,嘉庆御笔“护松扇”“翠潋”“排青幌”等。还有六角攒尖亭,花厅等。后院是二层楼房和一座小四合院。园内有大量太湖石及石刻、石雕,多为圆明园遗物。

  地点:西交民巷87号、北新华街112号。

  北京水准原点旧址

  旅游文化看点:

  始建于1915年。由花岗岩石砌筑,平面为正方形单层建筑,仿古希腊神庙式造型,是北京及至华北地区惟一一处建筑历史最早的水准点。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对于科研、工交、文化、军事、建筑、地震、水文考察都具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地点:西安门大街1号。

  火神庙

  旅游文化看点:

  据《天府广记》、《帝京景物略》记载,什刹海火神庙初建唐贞观年间,历经千年。火神庙座西朝东,当时临街有座牌坊,匾额有“离德昭明”四个字,进了山门才转为坐北朝南的建筑,正殿供奉火祖,火祖是一尊红眉红须的神像。老话儿说:“水火无情”,敬此君为防火灾。

  古时,每逢六月二十二日是火德真君的诞日,火祖诞日的道场是一次很热闹又很庄严的表演,道士们穿着亮纱道袍,披着绣的法衣,手执法器或乐器,住持则穿着鹅黄色的纱袍儿,披着刺绣石青地儿彩色云鹤的法衣,手捧如意,诵经、拜跪……

  据说火德真君庙的资历要比明清皇宫里的火神资历老,慈禧太后都到这里上过香。

  地点:什刹海后门桥桥头路西

  隆福寺

  旅游文化看点:隆福寺始建明景泰三年(1450年),明末清初多逢农历九、十为庙会,是京城最著名的庙会之一。新建的商业街与仿旧的吊斗柱、十字背屋顶古色古香。

  地点:东四北大街西侧

推荐阅读

老翁寻弟子传承老北京文化

据了解,叫卖老人叫崔燕民,出生于1931年,今年82岁,满族人,从小在安定门内方家胡同长大。为维持生计11岁开始"吆喝"走街串巷,至今能表演老北京至少150种叫卖声。希望在他...[详细]

老北京文化

 离钟楼西不到300米有个叫小黑虎的小胡同里有个小庙。老人们说起庙的来历,都说是以前的铸钟娘娘庙。传说中讲,当年铸钟时,总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期限将至,如不能如期...[详细]

文化茶座讲老北京文化

近日,鲁谷社区七星园北社区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老北京胡同的趣闻轶事”的文化茶座,居民们坐在一起畅谈老北京胡同里的趣事儿。 “阜成门拉大弓,过去就是朝天宫,朝天...[详细]

老北京为啥爱看戏?

 老北京爱戏,名闻遐迩,在这片土地上,京剧得以生根发芽,不断发展,成为中华文明的代表,那么京剧为何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呢?...[详细]

老北京的宠物文化

 说起老北京四合院里的宠物实在是不少, 大致分起来有四类,一是鸟类、二是虫类、三是鱼类、四是兽类。饲养宠物既是老北京人的一种嗜好,也是四合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详细]

老北京的服饰文化

北京人的服饰有男服、女服之分,官吏、平民之分,有季节之分,有穿着的场合之分,因此是十分复杂多样的。按穿着的场合不同可以分为礼服和便服两大类。礼服中又可细分为朝...[详细]

老北京四季卖货声

每年正月初一、初二,北京人要祭财神,祭品是活鲤鱼和鲜羊肉,此外,用鲤鱼做的菜也是春节家宴上必不可少的,取“连年有余”的意思,图个吉利。所以正月初一、初二两天有小贩...[详细]

90后艺人重现老北京文化

本报讯(记者王铮)前晚,展现老北京传统文化的“绝对北京创世京情”演出,在十里河天骄文化城上演。 民间老艺人李春华、孙庆龄和90后新秀安子元一同登台,为观众奉...[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