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家住皇城根

2012年02月25日

家住皇城根[墙根网]

2009年5月26日,北京,东皇城根大街绿树茵茵。李珅/TAKEFOTO

家住皇城根[墙根网]

2009年5月26日,北京,东皇城根大街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与门前现代化的吉普车形成鲜明对比。李珅/TAKEFOTO

家住皇城根[墙根网]

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东西两侧有两组红墙,无论建筑形式、规制和格局都与天安门相映成趣,浑然一体,蔚为壮观。
徐经来/TAKEFOTO  

家住皇城根[墙根网]

2007年11月18日,北京,青瓦、碧水、倒影……原本用来形容江南水乡的景致如今在皇城根下也同样可见。与故宫的庄严相对,游人在这里能感到不同的轻松、惬意。白继开/TAKEFOTO

古都地理

如果从西周,眼下北京的这块地界上出现了最早的城市“燕”和“蓟”算起,北京这座古城已经差不多三千岁了。因为历史久远,所以北京有着太多的历史文化流传和典故,北京的一个镇、一个村、一条街、一条胡同,甚至一口井、一块砖石都有故事。它们有的已被史学家们拂去历史的尘埃,放射出金子般魅人的光彩;有的如散落在泥土中的珍珠,待我们这些后人在先人遗失的沙砾中细心地捡拾,并把它们串联起来。为此,我们开辟了“古都地理”这样一方园地,希望有心人来此耕耘。

东皇城根大街北口是地安门东大街,南边路口是晨光街,距离繁华的王府井大街和故宫都不远。大街中段的西边紧邻著名的五四运动发源地沙滩的北大红楼,东边毗邻为首都十大建筑之一的中国美术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所以提起东皇城根大街,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说到东皇城根大街,不能不提一墙之隔的御河。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修造京城时,东皇城城墙在御河以西。明宣德七年,东皇城城墙迁到河东。民国时东皇城城墙拆除,平民百姓就在城墙一侧盖了房,把残留的城墙当成房子的后山墙和院墙,形成了最初的东皇城根大街。

我们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搬到东皇城根大街的,那时旧门牌是甲25号。

那时这一带就很宁静,街上行人不多,清晨“叮叮咚咚”的驼铃声打破了大街的寂静。骆驼队载着货物走过东皇城根大街,开始了一天的贩运。到了傍晚,踏着夕阳余晖的骆驼队,又伴着驼铃声从这条大街渐渐远去。下学时,孩子们的喧闹声,也会打破大街的宁静。

1953年,这条街通了8路公共汽车,起终点在广渠门与六铺炕,全程票价一角三分钱。车是从捷克进口的“斯柯达”,我们家门口设有东皇城根站,这是附近唯一的公共汽车站点。

东皇城根大街的房屋大部分是年代久远的老建筑,有几处还是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园林式的四合院大都集中在大街的东侧,里面住的都是有钱人家,每天大门紧闭,院内院外完全隔绝,还有一些独门独院的普通住户,但更多是一个院子住几户人家的杂院。

还有些房屋具有外国古典建筑的风格,青砖灰瓦,坡顶陡起。最典型的西式建筑在大街北段路东,也是这条大街唯一的大楼——中法大学,始建于1920年,前身是蔡元培发起组织的留法俭学会,是座三层西式大楼。

东皇城根大街的胡同都在东边,西面紧挨着御河,因此没有胡同,只有两个大的豁口,每个豁口所对的河面上都架着座木桥,其中一个豁口的西面正对着沙滩大街,往东没有路,1956年打通后,可以从沙滩大街直达东四大街。1957年国庆节北京的第一条1路无轨电车通车,就从这条街经过,现在改为101路。

另外一个豁口的西边,正对着骑河楼大街,著名的北京妇产医院就坐落在这条大街上。毗邻这个豁口的南面有个垃圾场。那时候百姓生活都比较拮据,有的孩子在学校没课的时候,跟着大人到那里去捡没有烧透的煤球,从机关、工厂推出的煤渣成为大家稀罕的东西,一见垃圾车来便蜂拥而上,把烧过的煤球赶快往外捡。然后再一点点的把煤球表面层烧过的渣土敲掉,里面没烧透的煤核拿回家生火。

 

紧靠着这个豁口的北面,是东皇城根煤厂。东皇城根煤厂的北面,一墙之隔的就是东皇城根小学。2002年为了恢复古都风貌,这条大街西侧的建筑逐渐拆除,辟建成了东皇城根城墙遗址公园,东皇城根煤厂和东皇城根小学就此消失了,而遗址公园成了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在东皇城根大街的东厂胡同西口往北一点路东,当年有家夫妻开的回民饭馆。这是当时这条街上唯一的餐馆,早上工人上班、学生上学,都在这里吃早点。炎热的夏天,松木制的长方桌和长条大板凳摆在饭馆门外,马路便道两侧的洋槐树把门外的上空盖得严严实实,遮挡住酷热的骄阳,南来北往的大车队中午路过这里都在此歇脚吃午饭。车把势把马车往路边排一行,用粗木棍把辕子支起来,将牲口从大车的辕子上牵下来,用缰绳拴在路边的电线杆或树干上,然后从车的后面把装草料和红高粱的麻袋卸下来,倒在大笸箩里用水拌好,喂上牲口后才去吃饭。

车把势到饭馆把草帽往长条桌上一扣,坐在长条板凳上,另一只脚抬起来踩在凳子上,光着膀子把看不见本色儿的白毛巾往肩膀上一搭,一只手托着大海碗,里面是一斤过了凉水的芝麻酱面,另一只手拿着整条的黄瓜,嚼着成头的大蒜,再喝上几两二锅头,就着半斤羊头肉。那吃面条的“稀里呼噜”的声音此起彼伏,吃得汗流浃背的,别提多爽了。酒足饭饱之后,再抽一锅旱烟,便哼着小曲儿把马往辕子上一套,继续往前赶路。

挨着回民饭馆的北边有个私人药厂,因开这买卖的姓钱,所以叫“钱氏药厂”。厂子规模不大,人员也不多,主要生产针剂,但厂里的制药设备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人员的技术力量也很强。1956年,钱氏药厂公私合营后与北京制药厂合并,不久便搬离了这条大街。

东皇城根大街的翠花胡同西口有个小油盐店,掌柜姓张。小店经营油、盐、酱、醋、茶和一些烟、酒小食品,是附近唯一的“油盐店”,居民生活需要的副食品都到这里购买,不过在1956年公私合营后这个小油盐店关张了。

东皇城根大街的北面尽头,马路的东侧有一座伞形楼顶的日式灰色小楼。这个伞形小楼组成的院落,就是成立于1939年的“皇城根电话局”。

灰色小楼仅有两层,二楼机房安装有日本生产的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那时的“皇城根电话局”被命名为“北局”,因局号是“4”,也叫“4局”。抗战胜利后,“皇城根电话局”被国民政府接收,由于时局动荡和经济萧条,电话发展十分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电信建设加快发展,北京市的电话局统一由局号代称改用地名,因此“北局”更名为“东皇城根电话局”——这个电话局,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北京电信业发展的风雨历程。

 

住东皇城根附近的那时都喜欢去御河边遛弯儿,小时候和小伙伴最爱去的也是御河。夏天御河岸两边长满了芦苇和野草,大家人手一个自制的棉线网,逮蜻蜓、捉蚂蚱,相互追逐奔跑。玩累了,就躺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天真烂漫地畅谈着理想与未来。

1955年城市改造,御河由明河改成暗沟,童年美好记忆中的乐园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我们儿时在河边愉快地玩耍的那一幕幕场景,至今仍时常浮现在眼前。

冬天天寒地冻,临近傍晚,太阳像个苍白的斑点,大风吹着下班的人们匆忙地往家赶。夜幕降临后,东皇城根街上的路灯发出微弱的灯光,凛冽的寒风吹得电线杆“咯吱、咯吱”地作响,电线发出“嗖嗖”的响声,它们组成一支冬天的交响乐曲。

“谁买半空?半空多给哎!”漆黑的夜晚,整条大街寂静极了,可这叫卖声却显得格外响亮。有人听吆喝声拿着大碗出来:“您给盛500块钱的”(旧币,合新币5分钱)。小贩儿从布袋上开个小口从里面抓两大把给你;“萝卜宽梨来,辣的管换!”在冬天的夜晚,东皇城根大街各种小贩的吆喝声不绝于耳,给寂静的大街带来一派生气。小贩手推着小车,点一盏臭电石灯,把水萝卜皮削出花,切出长条状,放在玻璃罩里当样品。北京冬季干燥容易上火,因此家家户户都喜欢吃青皮红瓤儿的水萝卜;“卖大夜壶哟!”老北京人那时都住平房,室内没有卫生间,寒冷的冬天,有的家庭夜晚习惯用夜壶,所以近郊农民挑一担子进城叫卖。

当漫长的黑夜悄悄过去,黎明的曙光在东方升起,人们又迎来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光芒四射的朝阳。此时,悠扬的钟声从钟楼里涌向北京的大街小巷,节奏强烈的鼓声在钟声的伴奏下,“豆汁儿,粥哦”!“杏仁儿,茶哟!”……吆喝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回荡在古老的北京城。

我们家1958年从东皇城根大街搬走,虽然在这住的不是很久,但对这条大街怀有特殊的感情。岁月流金,如今我已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但经常会回趟东皇城根大街看看。尽管我童年所居住的地方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但童年记忆中的东皇城根大街,永远也不会消失——如今,东皇城根大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已经成为聚集机关、商业、科研、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大街。

文:白企光

推荐阅读

爨底下:皇城根最后的古村落

川底下的旧名叫“爨底下”,“川”是个替字 逃过文化大革命的劫难,被现代发展遗忘而保留,在北京郊区深山里的川底下村至今仍以明清面貌向世人展示过去的风华,成为北京...[详细]

北京古都 绝对皇城的独特京味儿

作为六朝古都,北京不是历史最久远、建都最多的皇城,却是中国众多古皇城中最具影响力的一座城市。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之一,北京城本身就是一道文化...[详细]

老北京的旅店与庙寓

北京城从元代开始就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元世祖忽必烈曾下令设会同馆,专门接待各国使节和商人。明代北京的旅馆有接待外国使节和商人、国内少数民族的会同馆,也有专门...[详细]

在火檐墙里寻访城市的轨迹

“房子一边盖”是陕西八大怪之一,也是关中民居最典型的特征。关中的四合院与北方的四合院相比,除院落狭长以外,其两边的厢房多采用一面坡形式(当地人称厦房)。十年九...[详细]

京城多重护城河

历史上在北京建都的五个封建王朝中,尽管有四个是东北的少数民族,但他们来到中原后,都基本接受了汉人文化。所以在建设都城时也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根据《周礼·考工记...[详细]

刘心武:半城宫墙半城树

 那年八岁,刚到北京不久,父亲带我去玩,坐的人力车,父亲把我搂坐在他怀中。转过沙滩,接近景山和神武门时,我忽然挣着身子大叫起来:“爸!爸!”车夫惊讶地扭回头,父亲则紧紧地...[详细]

井院儿

近年来,无论是静夜独处,与友人闲谈,还是陪年近九旬的老母亲聊天,都离不开早年在古都生活的历历往事。几天来,记忆的屏幕又定格在了旧宅中的那口老井。...[详细]

聊聊老北京的交通工具

咱老北京过去骆驼.马.驴.骡子.轿子.骡车.爬山虎.洋车.三轮车.自行车.当当车.火车.仅有的汽车和河里冬天的冰床儿.春夏秋三季护城河里的舟楫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详细]

四面钟是拴船的大铁锚?

“中轴线”申遗,如今已被列入北京市“十二五”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作为世界上现存的最长的城市中轴线,老北京的中轴线已走过近600年的沧桑岁月。其实,我们每个...[详细]

铸银子的炉房

 炉房的买卖是以化铸银子为主,也存放款项。炉房有官私之分,官炉房则必须在户部注册,接受户部交给的任务。北京早年间的炉房都在珠宝市一带。 ...[详细]

朝外旧事

人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就会对那地方产生感情,也能见证那里的变迁,仿佛把感情融在了那里,我对朝外大街就有这种感情。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们家搬到朝外芳草地西...[详细]

透过砖头看穷富

 至于老北京富人用砖,则讲究磨砖对缝,就是把砖磨得像镜子那样平……插不进一把刀子。   砖,建筑材料的一种,在今天再普通不过,但在老北京,砖可不是便宜东西,从砖上...[详细]

家住皇城根

东皇城根大街北口是地安门东大街,南边路口是晨光街,距离繁华的王府井大街和故宫都不远。大街中段的西边紧邻著名的五四运动发源地沙滩的北大红楼,东边毗邻为首都十大...[详细]

承载乾隆皇帝御制碑的燕墩

燕墩作为北京城南端地标性建筑,其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不可小觑,更有人将其看成是老北京中轴线南端延长线上的起始点。燕墩又称“烟墩”,位于永定门外铁路南侧,是一座砖...[详细]

克林德碑虽倒 保卫和平永存

风景幽美的中山公园位于北京紫禁城的右前方,天安门的西侧,面积362亩。唐代这里是古幽州城东北郊的一座古刹。辽代,在海子园建瑶屿行宫,将这座临近御园的古刹扩建成大...[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