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郑板桥与北京

2012年03月03日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原名郑燮,江苏兴化人,是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其名言“难得糊涂”为人们所熟知。他曾四次进京,留下许多佳话。《郑板桥传》、《板桥纪年》和《北京史话》中略有记述。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九月,21岁的郑板桥首次赴北京,暂居于西郊瓮山(今颐和园一带)附近。因山前山后寺院较多,他便到多座古刹寻访,与好友谈禅论画,并在漱云轩用小楷体书写了欧阳修的《秋声赋》。书画界认为这是郑板桥流传至今最早的书法作品。

郑板桥二次进京是在雍正三年(1725年)。在京期间“与禅宗尊宿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他还结识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此次进京他除了广交朋友外,还在京城巡游,并将自己在京城的所见所闻,写成了《燕京杂咏》。

乾隆元年(1736年),郑板桥第三次进京。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上参加殿试,“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为赐进士出身”。为此他特作《秋葵石笋图》并题诗曰:“牡丹富贵号花王,芍药调和宰相祥。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由此可见他的喜悦之情。然而,中了进士并不等于就有官做,朝中没有“靠山”的郑板桥,只好在京闲居。于是他游历京郊的禅林寺院,与僧人广交朋友,谈经论法,自得逍遥。他曾与西山法海寺的仁公上人、瓮山无方上人和香山卧佛寺的青崖和尚有过交往,相互唱和,留下不少诗篇。他在《赠瓮山无方上人》诗中写道:“山裹都城北,僧居御苑西。”题目中的“瓮山”,即今颐和园万寿山,当时还没兴建清漪园(今颐和园),“御园”当指圆明园。瓮山之阳,有圆静寺,无方上人在该寺出家。他在《寄青崖和尚》诗中写道:“山中卧佛何时起,寺里樱花此日红。骤雨忽添崖下水,泉声都作晚来风。”对香山卧佛寺的秀丽风光进行了生动的描绘。郑板桥在卧佛寺小居期间,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其中有户部郎中伊福纳,在其携同下,郑板桥到香山观赏红叶。“红树年年只报秋,西山岁岁想同游”,这是他此行的真实写照。他在京闲居一年,仍没有谋到一官半职,只好南归扬州。

乾隆六年(1741年),郑板桥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进京,以求“候补官缺”。他将自己的诗作和书画作品赠与慎郡王允禧,得到慎郡王的赏识。不久在他的举荐下,郑板桥终于在他中进士后的第六年,即乾隆七年(1742年)春,谋得了山东范县县令之职(后又做过潍县县令),此时郑板桥已年近50岁了。从此,郑板桥开始了他为时12年的县令生涯。
 

推荐阅读

“长城守护神”又添传承人

全国模范长城保护人梅景田义务守护家乡长城的事迹在京郊大地广为传颂。他的厚德行为也深深地影响了身边的人。眼下,老梅身边又新添了一队小志愿传承人,紧跟在他后边...[详细]

郑板桥与北京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原名郑燮,江苏兴化人,是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其名言“难得糊涂”为人们所熟知。他曾四次进京,留下许多佳话...[详细]

王家增个展3月6日开幕

王家增,1963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9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详细]

“烧饼世家张”传人陆继刚

在京郊平谷区建设街南口,提起“烧饼世家张”,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单因为这里打出来的烧饼好吃,更是因为“烧饼世家张”第五代传人陆继刚的为人让人们佩服。 ...[详细]

让人感动的侯家人

1959年,在建国十周年的大庆活动中,作为中学生的我,有幸和侯先生同为文艺大军的成员。那时,侯先生和郭启儒先生的任务是,站在一辆装饰成舞台的彩车上,定塑成正在为工农兵...[详细]

杨昭仁知战争者惜和平

14岁参军,20岁进八一电影制片厂;从文工团员、宣传干事到摄影师、导演;从《飞行在世界屋脊上》、《怒潮》,到《黄桥决战》、《亲历民权门恶战》、《中国兄弟连》,走...[详细]

旧京奇人:六更与醉郭

百年前北京有两个家喻户晓的“小人物”。他们或敲梆警醒沉睡的民众,或街头演讲启发蒙昧的百姓。貌似癫狂,却是爱国心切;匹夫之举,方式别致而为人敬佩。他们虽有名姓,但...[详细]

我的老师叫孙敬修

我的母校汇文一小,原来叫“北平市私立汇文第一小学”,北平解放后改称“北京市私立汇文第一小学”。我现在仍保存着1950年7月尚幸民校长签发的“初小毕业证书”。 ...[详细]

张伯驹唱戏赈旱灾

旧时,京城的官绅富商或有钱人家在举办喜庆宴会时,为了显排场邀请专业演员票友在饭庄或府里演戏招待亲友,称“堂会戏”。京城的堂会戏始于清末,盛行于上世纪20年代...[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