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首页北京文化旧京故事我的老师叫孙敬修

我的老师叫孙敬修

2012年02月29日

  我的母校汇文一小,原来叫“北平市私立汇文第一小学”,北平解放后改称“北京市私立汇文第一小学”。我现在仍保存着1950年7月尚幸民校长签发的“初小毕业证书”。

    1948年,我家从沈阳搬到北平,我考取汇文一小三年级插班,进入三年级乙班,妹妹进入一年级,四岁的弟弟进了汇文幼儿园。开学前要交学费,当时物价飞涨,金圆券不值钱,学校要求新生注册每人要交一袋洋面。我清楚地记得报到那天,父亲叫来一辆洋车,带妹妹坐车上,脚下放着三袋洋面,叔叔则带着我紧跟在车后,到学校交了洋面,完成了注册报到。

    当时我家住在西观音寺95号,出院门向东几步路、路北是方巾巷,路南是闹市口胡同,顺闹市口一直向南,路过东西裱褙胡同再向南到达苏州胡同。苏州胡同分两段,以闹市口为界,西边叫苏州胡同,东边叫苏州胡同下坡,与南北方向的沟沿头街相交,顺沟沿头街一直向南走就到了城墙根儿。城根东面一大片围栏里是德国坟地,西边是汇文中学高高的东墙,德国坟地北边有一条胡同叫毛家湾,进毛家湾向东走就到了盔甲厂,汇文一小就在这里。这便是我每天上学走的路线,是很多同学的必经之路,也就是现在加宽了的站前街。

    学校有南院和北院,进南院左右各一个月亮门,左边院子里有体育室和体育器材室,右边进去是一个露天大操场,是学生上体育的地方。汇文一小体育在市里有名,田径、足球、垒球都很棒。

    学校北院是教学区,校门不大,门前有石板台阶,拾级而上,进门后首先见到的是个大影壁,绕过影壁可见花园式的大院,向前走是一片走廊式的葡萄架,丰收季节一串串的葡萄让人垂涎,老师们摘下葡萄分成份儿,学生们排队领葡萄的欢乐景象至今历历在目。学校教育学生要学孔融让梨,领了葡萄的学生都会高兴地拿回家去交给家长,没有人独吃的。

    横穿过葡萄架再向前走,绿荫之间是礼堂兼饭堂,它的左右两侧都是教室,教室前有长长的走廊,即便是下雨天,课间时同学们照样可以户外活动。

    校园的最西边另有一个院落是汇文幼儿园所在地,每天我要送弟弟进了幼儿园的门,再去自己的教室。

    汇文一小当时分初小部和高小部,一至四年级为初小,五、六年级为高小。四年级读完,学校发“初小毕业证书”,读高小,要报考,录取后才能进入高小学习。当时的校长是位白发姓尚的老先生,听说是从美国来的。我到校后没多久他就调往天津了。他的女儿随后也从美国回来任校长,就是我毕业证书上签章的尚幸民校长。

    我所在的三年级乙班班主任姓张,二十岁出头、白净脸、留着时兴的分头,戴副白边眼镜,白衬衫、灰裤子,讲课时语速缓慢、声音柔和,板书工整、字迹清秀。张老师总爱穿中式布鞋,袜子的后跟是破的,露出了脚后跟,露出的部分像鸭梨,因此我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张后跟儿”,又叫“大鸭梨”,这是因为我淘气,被张老师罚过站,我一气之下给他起的外号,其实我心里佩服他课教得好。

    开学的后一天,我早早到了学校,见门口站了好多国民党宪兵,押着三个学校的职工出来上了汽车。后来南院大门紧闭,学校通告体育课暂不到大操场。据说是南院大操场里开进了几辆坦克,晚上有地下党朝南院上空打信号弹给围城的解放军报信儿,所以宪兵一早就抓了晚上值班的职工。此后一连几天,每晚学校仍有人打信号弹,宪兵知道抓错人了,一周后抓的人放了回来,体育课恢复在大操场上课,坦克开走了,坦克轧出的痕迹成了男生议论的话题,一直到放寒假。

    寒假当中,北平和平解放了,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进来的不是班主任张老师,而是教导主任孙敬修老师。孙老师说:“从今天开始我代理你们班的班主任。大家还记得上学期南院开进坦克,有地下党打信号弹的事吧!你们知道是谁打的吗?”同学们一脸茫然。孙老师提高声音说:“就是你们的班主任张老师!”全班同学一片哗然。孙老师又说:“张老师为了救那三位被抓错的职工,自己冒着被抓的危险,又打了几次信号弹!现在张老师已经调到市里担任更重要的工作去了,语文课由我来教。”瞬间我对张老师肃然起敬,也后悔给张老师起了那样的外号。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了张老师的消息。张老师是我有生见过的第一位共产党员,文弱的张老师居然是位“仗义”的共产党员,从此共产党员的美好形象深深地埋进我童年的心中。

    很多人只知道孙敬修老师最会给孩子们讲故事,尤其孙老师讲的《西游记》,孩子大人都爱听,其实孙老师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我记得孙老师给我们讲“雨花台、中山陵”课文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就画出了雨花台、中山陵。讲到雨花台烈士,透过孙老师厚厚的眼镜片,可以看到他眼里满含着晶莹的泪花,悲壮的故事讲完,孙老师的眼泪也流了下来,同学们都哭了;讲到杭州西湖课文,孙老师就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了西湖、苏堤和断桥,还有三潭映月,不但有景还有小人。从此同学们亲身体会了,孙老师不只讲得好,而且画得好,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多年后当我亲临杭州西湖旅游,依然怀念孙老师的课,真是讲得美、画得真,听孙老师的课有如亲临其境。

    孙敬修老师的课堂上要么鸦雀无声,要么欢声笑语,能成为孙老师的学生,我深感荣幸,他不只教给我们知识,还使我们看到什么是多才、多艺的精彩人生。

来源:北京晚报
推荐阅读

丁香胡同里的“故事爷爷”

 在北京火车站西边、崇文门内面积不大的一片胡同群中,有一条小胡同,叫丁香胡同。 [详细]

“长城守护神”又添传承人

全国模范长城保护人梅景田义务守护家乡长城的事迹在京郊大地广为传颂。他的厚德行为也深深地影响了身边的人。眼下,老梅身边又新添了一队小志愿传承人,紧跟在他后边...[详细]

郑板桥与北京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原名郑燮,江苏兴化人,是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其名言“难得糊涂”为人们所熟知。他曾四次进京,留下许多佳话...[详细]

王家增个展3月6日开幕

王家增,1963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9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详细]

“烧饼世家张”传人陆继刚

在京郊平谷区建设街南口,提起“烧饼世家张”,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单因为这里打出来的烧饼好吃,更是因为“烧饼世家张”第五代传人陆继刚的为人让人们佩服。 ...[详细]

让人感动的侯家人

1959年,在建国十周年的大庆活动中,作为中学生的我,有幸和侯先生同为文艺大军的成员。那时,侯先生和郭启儒先生的任务是,站在一辆装饰成舞台的彩车上,定塑成正在为工农兵...[详细]

杨昭仁知战争者惜和平

14岁参军,20岁进八一电影制片厂;从文工团员、宣传干事到摄影师、导演;从《飞行在世界屋脊上》、《怒潮》,到《黄桥决战》、《亲历民权门恶战》、《中国兄弟连》,走...[详细]

旧京奇人:六更与醉郭

百年前北京有两个家喻户晓的“小人物”。他们或敲梆警醒沉睡的民众,或街头演讲启发蒙昧的百姓。貌似癫狂,却是爱国心切;匹夫之举,方式别致而为人敬佩。他们虽有名姓,但...[详细]

我的老师叫孙敬修

我的母校汇文一小,原来叫“北平市私立汇文第一小学”,北平解放后改称“北京市私立汇文第一小学”。我现在仍保存着1950年7月尚幸民校长签发的“初小毕业证书”。 ...[详细]

张伯驹唱戏赈旱灾

旧时,京城的官绅富商或有钱人家在举办喜庆宴会时,为了显排场邀请专业演员票友在饭庄或府里演戏招待亲友,称“堂会戏”。京城的堂会戏始于清末,盛行于上世纪20年代...[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