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老北京冬天吃什么

2012年02月29日

 老北京冬天吃什么[墙根网]

  对于上了点年龄的北京人来说,冬储大白菜是段难忘的记忆,每年一到这个时节,全家老幼便忙活开来。北方的冬天,漫长而寒冷,对于“猫冬”的人们来说,大白菜是首选,但历史上的老北京也是这样的吗?

  其实,北京冬储白菜的历史并不长,一是原来的城市人口不多,二是鲜菜价格太贵,储存损耗又大,所以多是靠咸菜过冬。

  在明代以前,北京人饮食更接近游牧民族,蔬菜很少,到明永乐年间,北京成了首都,大量的中原移民、军户来京,老北京的饮食结构有了巨大变化,从这时起,海淀一带才有了菜农,他们用“穴地笼火”的方法,甚至冬季也能提供鲜菜,即所谓“洞子菜”,“洞子菜”的味道特别好,过去冬天吃烤鸭,富人会要根“洞子黄瓜”,切开后满屋清香。但它产量低、成本高,主要供应皇家,普通人吃不起。

  老北京人多来自山陕,他们将当地泡菜的方法带入北京,以“六必居”为例,即源于山西。其实,这样的酱菜园子多是杂货店,柴米油盐都经营,但酱菜为过冬必备,是最大的业务。过去不仅老百姓冬天吃酱菜,皇家也吃。

  酱菜之外,作为调剂,也有“半空儿”、“辣菜”、“冻酸梨”、“冻柿子”等。所谓“半空儿”,是没长成的花生,榨油坊淘汰下来的残次品,炒后很香,因为一半是空的,故得名。“辣菜”则是卞萝卜丝加煮熟的芥菜头丝,用煮芥菜水泡好发酵,成品极辣,也是腌菜的一种。“冻酸梨”,如今这种梨已不常见,它是未经嫁接的野生梨,奇酸,房山一带即有出产,果肉硬,只能等到冬天上冻软化后,方可食用,但酸味重,不是人人都喜欢。“冻柿子”则是老北京特有的吃法,要霜降后才摘的柿子,冷冻储存到冬天,此时里面只剩一包水,只能吸食。

  老北京很重视冬至,所谓“冬至赛过年”,这一天要吃馄饨,此外还要吃酱蹄子、鹅掌等,因为蹄子和鹅掌象征着春天的脚步开始迈动。羊肉饺子更是不可少,一是羊音同“阳”,冬天冷,应补充“阳气”,二是冬天冻耳朵,饺子外形像耳朵,古人认为,吃它可以提高耳朵的抗冻能力。为什么老北京这么重视冬至呢?因为冬至靠近农历11月1日,后者被认为是“一阳生”,而农历12月1日被认为是“二阳生”,正月1日被认为是“三阳生”,三个日子加起来,即所谓“三阳开泰”,大吉大利。这是古人面对四季轮回得出的认识,未必有科学依据。

  此外,就是吃萝卜,北京盛产心里美萝卜,它既是蔬菜又是水果,所谓“吃萝卜,喝酽茶,气得大夫满街爬”。

  但说来说去,这些都是偶一为之的事,绝大多数老北京人的冬天,过得既不丰富,也不红火,可就是在这些单调中,他们却能找出乐趣,活出滋味来。

  (本文材料主要引自《北京志·人民生活志》)


推荐阅读

老北京还在 子弟八角鼓票房重现京城...

2016年6月4日,“八角鼓”作为一种演唱形式的出现,始于清代,早年的“岔曲”属于清朝满洲人八旗的军旅音乐。相传乾隆年间八旗将士征讨西北,他们根据当地民间流行的高腔...[详细]

寻找老北京,记住老传统

庙会,是中国的古老民俗活动,《北京风俗类征•市肆》引《妙香室丛话》道:“京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随着岁月的推移,庙会逐渐淡化了宗教的色彩,日益显现...[详细]

老北京的“三转一响”您听说过吗?...

“三转一响”又称四大件。20世纪60~70年代的流行词,其中三转分别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响指的的是收音机(话匣子)。当年如果一般家庭有了这“三转一响”在...[详细]

首都博物馆“搭”北京老城 让孩子了解原汁原味老...

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对于这座城市的荣耀你了解几分?如何让习惯了熟视无睹的孩子们擦亮双眼,感受这座近在咫尺、饱经沧桑的城池的雄伟壮观?首都博物馆今日开幕的《读城—...[详细]

老北京为什么一去不返

儿子有一天对我说:妈妈,我在北京长大,可是我那么多地方都不认识,还没有我们班外地同学对北京熟悉!   他说的那些地方,包括:北海公园、景山公园、东四、西四、沙滩、南...[详细]

蛋白印相老北京

12月20日,中国摄影展览馆正式开馆。馆中陈列的照片记录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史:从达盖尔银版(安布罗银版)到磁性记录材料,从玻璃底片到塑基底片,从蛋白照片(盐纸工艺)到明胶银...[详细]

从随迁户到老北京 北京人祖上来自四面八方...

现在一提老北京人,一般指往上数三代都定居在北京的人。您要是往上数四代,就会发现,前面说的那些老北京人,基本也是“随迁户”。历史上凡是作为首都的地方,都是汇聚各民...[详细]

给你一个南腔北调的老北京?--什刹海的京腔哪去了?...

曾几何时,什刹海的三轮车“胡同游”相当红火,甚至成了什刹海旅游的一张名片。“祥子”们都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一口京片子,侃得天南海北的游客们心花怒放。   现如...[详细]

老北京的“坟圈子”

 清明时节是扫墓祭奠先人的日子,在旧时京郊还有“坟圈子”,而今只有七八十岁的老北京人才有些记忆。早年间出了城门往郊外走,时常看到一些绿树环绕的坟地,俗称“坟圈...[详细]

你不了解的老北京

冬日,周末,和久未谋面的朋友相约去了后海。 其实本是要去看德胜门旁的箭楼,但绕楼而行之后,渐入小巷深处,峰回路转,竟是后海晶莹的水。 沿水前行,有寺名曰“...[详细]

图画中才有的老北京

图画中才有的老北京[详细]

古道热肠的“老北京”

上世纪40年代,有位先生在沙滩的北大读书。他在一家小饭铺就餐。有时没钱,就婉商赊账。老板是个古朴厚道的“老北京”,爽快应承。家里钱一到,他立马还账。如此日久天...[详细]

味道的老北京:另一个老北京,正在消失变成记忆...

那难以言传的味道也许再也不会有了   前门胡同正在拆迁。随着越来越多的胡同消失,北京小吃的栖息之地也越变得来越小了。   在吃的家族中,小吃应该算是最随意...[详细]

京人取暖话当年

旧时,北京冬季十分寒冷,一般人家都用煤炉取暖。虽煤炉的品种繁多,但尤以“不灰木白炉”最为普遍。“不灰木”实为一种矿物质,质似石棉,色白如雪,遇火不燃且传热性能极佳...[详细]

老北京婚俗:就这样悄悄逝去

“20年前,我是最年轻的婚俗专家,可现在,我也77岁了。”作为老北京婚俗最后的见证人——常人春摇了摇头,他知道,那个曾经辉煌的传统,已走到了尽头。   今年,北京内城婚...[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