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你不了解的老北京

2013年01月10日

 

你不了解的老北京[墙根网]

《解说老北京》仝冰雪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冬日,周末,和久未谋面的朋友相约去了后海。

    其实本是要去看德胜门旁的箭楼,但绕楼而行之后,渐入小巷深处,峰回路转,竟是后海晶莹的水。

    沿水前行,有寺名曰“净业寺”,因年久失修,寺庙已毁,仅余断壁残垣、斑斑青砖。此处本乃平凡无奇之所,因近日时常翻看一本书(《解说老北京》),现在看上去竟显得熠熠生辉:“净业寺在北京德胜门之西净业湖北岸,乃元代智光寺故址。寺门临湖,去岸数尺许,寺遂名‘净业’。”

    一路南下,路旁不时有黑车司机搭讪,友人因久不居京城,略感奇怪。其实,这“黑车”在北京早已有之,《解说老北京》中便有这样的记载:“昔北京有所谓‘坐黑车’者,老于北京之人辄能历历谈其事,并能介绍好奇者一历其境,诡幻离奇,实社会所罕闻。盖有一固定某某地方,为‘黑车’停驻之所。‘黑车’者夜行不燃灯火,并严密遮蔽车窗。不使乘客知其所经之途径,故谓之‘黑’。”

    路上有一车马达轰鸣,绝尘而去,“想是送荔枝的。”友人戏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许多人所知的古时荔枝运输的途径。然而,福建向清宫呈贡荔枝,为了不使荔枝腐坏,思得一奇妙之法,这在《解说老北京》也有详述:“于荔枝初结实时,即用大沙船满填泥土,移荔枝树植其上。由闽海启碇,直达津沽。再用驳船连土移载,溯运河直抵朝阳门。计时荔枝已大熟,乃摘以进呈,鲜嫩无匹。”荔枝摘下之后,这数千里外运来的数万吨土又该如何处置?肥水不流外人田,虎坊桥以南的福州会馆“其后有义地一区……极洼下,后皆以福建运来之土填之,高二三丈,与会馆基地平矣”。

    临近中午,友人腹感饥饿,路遇饺子馆,又因冬至将至,遂进用餐。不过,关于冬至吃什么,《解说老北京》却是这样描述的:“清代冬至,大祭南郊(天坛)。清帝还宫,后膳进馄饨,是斋后取暖之意。夏至,大祭方泽(地坛)。礼成后,谒雍和宫食龙须芝麻酱面,殆因麦秋丰获,兼祈大秋有成,而祭地祗之意。俗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者,盖以此也。”

    用餐完毕,继续行进,穿正阳门而过,入内城。几千年建城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的北京城,自元代就形成了三重城垣的基本格局,因此也一直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的老话。所谓内城,根据《解说老北京》,“为八旗人住地。汉人大员有赐地者,准居内城,其他不得杂居。于是汉人之业工商者,多在正阳门外迤东至崇文门外。而宣武门外一带则为汉籍京官集居之地,一时有东富西贵之遥。”所谓外城,“建于明嘉靖时,至二十三年始略完成。嘉靖末年,日见繁盛。以正阳、崇文、宣武三门外为南城,宣武门外又分为宣南、宣北两坊。”“其宣南坊在新城右安门内。宣武门外大街之南各巷名称……大致沿袭如故。”“其宣北坊在新城广宁门里西北角,各巷名称……与清代不同。”

    以上所引,只是《解说老北京》所揭示的老北京冰山之一角、九牛之一毛。与民国初年其他描写老北京的书籍相比,《解说老北京》内容非常丰富,既有晚清宫廷的趣闻旧事,如皇家火锅、宫廷腊八粥、大内防火秘笈、公主婚嫁、艺花育虫等,又有清末民初的名人轶闻,慈禧、光绪、恭亲王、郎世宁、袁世凯、熊希龄、辜鸿铭、黎元洪等均纳入笔下。还有老北京的地理变迁与民风民俗,门头沟得名之典故、门额之“门”为何右竖而无勾、“言月诲五更,他处不见月”的卢沟桥考略、贴秋膘旧俗之由来、北京外城胡同之变迁等皆收录其中。

    在这本由仝冰雪先生偶然收藏到的小文组成的文集中,每篇小文从一两百字到五六百字不等,均以民国白话文写就,意趣生动,行文简练,婉约优雅,“清嘉与简白中”,将民国初年的芸芸众生相或风趣幽默或生动活泼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另外,仝先生还把自己多年珍藏的从清末到民国的原始照片、版画等几百幅老北京历史影像作为插图,铺陈书中,为大家还原了一个你或许尚不了解的老北京……(谷广阔 李慧平)

推荐阅读

老北京还在 子弟八角鼓票房重现京城...

2016年6月4日,“八角鼓”作为一种演唱形式的出现,始于清代,早年的“岔曲”属于清朝满洲人八旗的军旅音乐。相传乾隆年间八旗将士征讨西北,他们根据当地民间流行的高腔...[详细]

寻找老北京,记住老传统

庙会,是中国的古老民俗活动,《北京风俗类征•市肆》引《妙香室丛话》道:“京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随着岁月的推移,庙会逐渐淡化了宗教的色彩,日益显现...[详细]

老北京的“三转一响”您听说过吗?...

“三转一响”又称四大件。20世纪60~70年代的流行词,其中三转分别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响指的的是收音机(话匣子)。当年如果一般家庭有了这“三转一响”在...[详细]

首都博物馆“搭”北京老城 让孩子了解原汁原味老...

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对于这座城市的荣耀你了解几分?如何让习惯了熟视无睹的孩子们擦亮双眼,感受这座近在咫尺、饱经沧桑的城池的雄伟壮观?首都博物馆今日开幕的《读城—...[详细]

老北京为什么一去不返

儿子有一天对我说:妈妈,我在北京长大,可是我那么多地方都不认识,还没有我们班外地同学对北京熟悉!   他说的那些地方,包括:北海公园、景山公园、东四、西四、沙滩、南...[详细]

蛋白印相老北京

12月20日,中国摄影展览馆正式开馆。馆中陈列的照片记录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史:从达盖尔银版(安布罗银版)到磁性记录材料,从玻璃底片到塑基底片,从蛋白照片(盐纸工艺)到明胶银...[详细]

从随迁户到老北京 北京人祖上来自四面八方...

现在一提老北京人,一般指往上数三代都定居在北京的人。您要是往上数四代,就会发现,前面说的那些老北京人,基本也是“随迁户”。历史上凡是作为首都的地方,都是汇聚各民...[详细]

给你一个南腔北调的老北京?--什刹海的京腔哪去了?...

曾几何时,什刹海的三轮车“胡同游”相当红火,甚至成了什刹海旅游的一张名片。“祥子”们都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一口京片子,侃得天南海北的游客们心花怒放。   现如...[详细]

老北京的“坟圈子”

 清明时节是扫墓祭奠先人的日子,在旧时京郊还有“坟圈子”,而今只有七八十岁的老北京人才有些记忆。早年间出了城门往郊外走,时常看到一些绿树环绕的坟地,俗称“坟圈...[详细]

你不了解的老北京

冬日,周末,和久未谋面的朋友相约去了后海。 其实本是要去看德胜门旁的箭楼,但绕楼而行之后,渐入小巷深处,峰回路转,竟是后海晶莹的水。 沿水前行,有寺名曰“...[详细]

图画中才有的老北京

图画中才有的老北京[详细]

古道热肠的“老北京”

上世纪40年代,有位先生在沙滩的北大读书。他在一家小饭铺就餐。有时没钱,就婉商赊账。老板是个古朴厚道的“老北京”,爽快应承。家里钱一到,他立马还账。如此日久天...[详细]

味道的老北京:另一个老北京,正在消失变成记忆...

那难以言传的味道也许再也不会有了   前门胡同正在拆迁。随着越来越多的胡同消失,北京小吃的栖息之地也越变得来越小了。   在吃的家族中,小吃应该算是最随意...[详细]

京人取暖话当年

旧时,北京冬季十分寒冷,一般人家都用煤炉取暖。虽煤炉的品种繁多,但尤以“不灰木白炉”最为普遍。“不灰木”实为一种矿物质,质似石棉,色白如雪,遇火不燃且传热性能极佳...[详细]

老北京婚俗:就这样悄悄逝去

“20年前,我是最年轻的婚俗专家,可现在,我也77岁了。”作为老北京婚俗最后的见证人——常人春摇了摇头,他知道,那个曾经辉煌的传统,已走到了尽头。   今年,北京内城婚...[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