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老北京的算卦

2012年02月29日

 老北京的算卦[墙根网]

  世界杯终于结束,那只名叫保罗的章鱼因8次准确预测比赛结果,而成为明星,被球迷们尊称为“章鱼哥”。事实上,“章鱼哥”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它的“预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如果不是有专业团队在背后操作的话,那么,只能说“章鱼哥”的运气特别好而已。用章鱼预测未来,只能作为游戏,不能当真。

  其实,这样的游戏在老北京也曾很盛行,其中掺杂了不少封建迷信、愚弄他人的鬼把戏。

  算命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但从业者有一定文化,因此被尊称为“先生”,过去普通人家小孩起名、新娘出嫁、修房子、出远门等,都要请算命的测字或挑选吉日。农耕文明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缺乏把握能力,容易产生命运无常的感受,而算命先生通过心理暗示等手段,可化解人们的不安情绪,因此拥有了一定市场。

  老北京从事算命业的,多是家道中落的子弟,也有少数世家,但并不多,因为算命技术含量并不大,关键是要能言善辩,社会阅历丰富,而这只能依靠积累,无法传授。

  算命者并非有什么法术,而是观察力强,善于揣摩他人心理,此外注重语言技巧、反应要快,遇到对方质疑时能自圆其说。

  老北京算卦一般都雇“贴靴儿”,一则招揽客户,二则渲染气氛,帮算命先生圆场。算命先生必练的功夫是“把簧”,即根据客户服装、动作和表情,猜出他的职业、性格等特征,能当场说出来的,叫“把现簧”,这样的算命先生更容易骗取信任。

  其实“把现簧”并没想象得那么难,过去人们流动少,不同地方人到北京,从事的基本是同一行业,比如山东蓬莱人大多开粮店、饭馆,河北定兴人大多干浴池、煤铺,山东章丘人当铁匠的多,山西临汾、寿阳人开票号的多,河北三河人一般从事木匠等。只要对不同地方口音熟,对方一张口,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除了摆摊算卦外,老北京还有所谓“点痦子”的,看谁脸上有痦子,就以相面为名,告诉你这个痦子怎么有害,会妨碍你走运,然后再用烈性药物帮你去除它,并收取高额费用。

  此外就是“黄雀叼扑克”,乍一看,没有人工操作的痕迹,是小鸟在挑牌,吉凶天定,欺骗性很强,但实际上,这种黄雀是算命者从小养大的,算命者只需做一个小暗示,它就明白该叼什么牌,每次叼对了,它都可以获取相应的食物奖励。所以,绕来绕去,还是算命先生控制着局面,其实,用同样的原理,人类也完全可以操纵“章鱼哥”。如果说黄雀是老北京的“章鱼哥”,也不为过。

  现代人掌握了更多的科学知识,如今人们都知道,用算命的方法不可能预知未来,传统的算命行业走向衰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引自《北京地方志》)


推荐阅读

老北京还在 子弟八角鼓票房重现京城...

2016年6月4日,“八角鼓”作为一种演唱形式的出现,始于清代,早年的“岔曲”属于清朝满洲人八旗的军旅音乐。相传乾隆年间八旗将士征讨西北,他们根据当地民间流行的高腔...[详细]

寻找老北京,记住老传统

庙会,是中国的古老民俗活动,《北京风俗类征•市肆》引《妙香室丛话》道:“京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随着岁月的推移,庙会逐渐淡化了宗教的色彩,日益显现...[详细]

老北京的“三转一响”您听说过吗?...

“三转一响”又称四大件。20世纪60~70年代的流行词,其中三转分别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响指的的是收音机(话匣子)。当年如果一般家庭有了这“三转一响”在...[详细]

首都博物馆“搭”北京老城 让孩子了解原汁原味老...

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对于这座城市的荣耀你了解几分?如何让习惯了熟视无睹的孩子们擦亮双眼,感受这座近在咫尺、饱经沧桑的城池的雄伟壮观?首都博物馆今日开幕的《读城—...[详细]

老北京为什么一去不返

儿子有一天对我说:妈妈,我在北京长大,可是我那么多地方都不认识,还没有我们班外地同学对北京熟悉!   他说的那些地方,包括:北海公园、景山公园、东四、西四、沙滩、南...[详细]

蛋白印相老北京

12月20日,中国摄影展览馆正式开馆。馆中陈列的照片记录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史:从达盖尔银版(安布罗银版)到磁性记录材料,从玻璃底片到塑基底片,从蛋白照片(盐纸工艺)到明胶银...[详细]

从随迁户到老北京 北京人祖上来自四面八方...

现在一提老北京人,一般指往上数三代都定居在北京的人。您要是往上数四代,就会发现,前面说的那些老北京人,基本也是“随迁户”。历史上凡是作为首都的地方,都是汇聚各民...[详细]

给你一个南腔北调的老北京?--什刹海的京腔哪去了?...

曾几何时,什刹海的三轮车“胡同游”相当红火,甚至成了什刹海旅游的一张名片。“祥子”们都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一口京片子,侃得天南海北的游客们心花怒放。   现如...[详细]

老北京的“坟圈子”

 清明时节是扫墓祭奠先人的日子,在旧时京郊还有“坟圈子”,而今只有七八十岁的老北京人才有些记忆。早年间出了城门往郊外走,时常看到一些绿树环绕的坟地,俗称“坟圈...[详细]

你不了解的老北京

冬日,周末,和久未谋面的朋友相约去了后海。 其实本是要去看德胜门旁的箭楼,但绕楼而行之后,渐入小巷深处,峰回路转,竟是后海晶莹的水。 沿水前行,有寺名曰“...[详细]

图画中才有的老北京

图画中才有的老北京[详细]

古道热肠的“老北京”

上世纪40年代,有位先生在沙滩的北大读书。他在一家小饭铺就餐。有时没钱,就婉商赊账。老板是个古朴厚道的“老北京”,爽快应承。家里钱一到,他立马还账。如此日久天...[详细]

味道的老北京:另一个老北京,正在消失变成记忆...

那难以言传的味道也许再也不会有了   前门胡同正在拆迁。随着越来越多的胡同消失,北京小吃的栖息之地也越变得来越小了。   在吃的家族中,小吃应该算是最随意...[详细]

京人取暖话当年

旧时,北京冬季十分寒冷,一般人家都用煤炉取暖。虽煤炉的品种繁多,但尤以“不灰木白炉”最为普遍。“不灰木”实为一种矿物质,质似石棉,色白如雪,遇火不燃且传热性能极佳...[详细]

老北京婚俗:就这样悄悄逝去

“20年前,我是最年轻的婚俗专家,可现在,我也77岁了。”作为老北京婚俗最后的见证人——常人春摇了摇头,他知道,那个曾经辉煌的传统,已走到了尽头。   今年,北京内城婚...[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