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首页北京文化京韵遗风老北京的记忆-岁时佳节

立秋的习俗(2)

2012年02月29日

立秋日称人
    称人之俗起源于三国时期,盛行于清代及民国时期。其起源传说众多,有一传说是:魏国的司马昭发兵灭蜀汉后,后蜀之主阿斗沦为亡君?司马昭善待阿斗,封他为安乐公,并告下属在生活饮食上绝不许亏待阿斗,要常给阿斗称体重并布告天下,以供世人监督。这做法后来传入民间,不仅在立夏日要称人,更常在立秋日再称,以评量燕瘦环肥。古时看人的身材好坏没有如今的体检之法,只看胖瘦、脸色好坏和体重减了还是增了,并有以肥胖为美之俗。称人方法是将大杆秤吊在树下,称时讲究秤锤只能从里往外捋 (表示增加),不可往里捋 (表示减少),成人称时握住秤上的秤钩双足离地,儿童多放箩筐内来称,称后将重量跟立夏时对比以观轻重。
    贴秋膘儿
    贴秋膘儿之俗自古有之,?行于清代及民国时期。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贴秋膘儿可是咱老北京人的妈妈令儿。经过称人后体重减轻节者就归罪于苦夏,瘦了当然要补,其弥补之法就是在立秋日及秋后 “贴秋膘”,用吃肉之法把酷暑失去的膘重新用肉补回来,故称 “贴秋膘儿”。满人在北京建都后带来吃烤肉之习俗,每逢入秋,王公贵族文人雅士多食烤肉。烤肉的历史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在 《礼记》中就有 “牛炙”“羊炙”的记载,考古工作者曾在西汉古墓中发现有烹制美食用的青铜烧烤炉和烤肉用的铁钎子,那烤炉下层放置炭火,上层摆放串着肉的铁钎子,其烧烤肉之技法?现代是一样的。
    民国时,北京有 “烤肉三杰”,即后海银锭桥旁的烤肉季、宣武门内的烤肉宛和天桥市场的烤肉王,他们的烤羊牛肉,刀法精细,异常鲜嫩,味美爽口最受欢迎。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参加工作后,第一个月喜获薪金时曾与几个老同学相邀同赴后海的烤肉季吃烤肉。慕名而去为的是品味 “银锭桥观山一景,烤肉季烤肉一绝”!
    赏荷、观山、吃烤肉曾是清咸丰年间流传下来的去什刹海的三大乐子。吃烤肉讲究京味的“武吃自烤”,一只脚踩在大条登上,一只手拿着约二尺长的长筷子,将肉蘸完烤肉汁后在铁炙子 (铁箅子)上翻动?熟,边吃边饮酒边聊。“画楼醉看粼粼水,炙味香飘淡淡烟”,大口喝酒,大嘴吃肉,真乃大快朵颐。一些四合院人家或文人学子在登山秋游时,自带提盒——小烤炉及牛羊肉作料、酒食进行野炊自烧烤肉,也别具一番趣味。
    四合院人家立秋时多炖肉、烧鱼、炖鸡鸭,其肉多烹制成红烧肉、白切肉或自制酱肘子肉,也有这天吃肉或螃蟹肉馅或瓜馅饺子的。讲究的文人墨客名伶及百姓有“要吃秋、有爆肚”之俗,吃爆肚有养脾胃之功效。吃爆肚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北京人吃爆肚讲究去东安市尝大栅栏的门框胡同和东四牌楼等地,那儿有著名的爆肚冯、爆?杨、爆肚满等,他们的爆肚制作精细,肚嫩佐料唯美。著名作家鲁迅、巴金、丁玲等名人曾是门框胡同的常客,戏剧名伶梅兰芳、马连良、李万春、小白玉霜等也都很喜欢吃爆肚。
    烤鸭,北魏的《齐民要术》中最早有炙鸭的记载,元代时的《饮膳正要》有烧鸭子之称,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宫廷内流行吃焖炉烤制炙鸭——南京片皮鸭,因系从南方传到北京,故也称 “南炉鸭”。清代后,烤鸭制做法传向民间街市,逐渐有便宜坊、全聚德等烤鸭店,吃烤鸭是宴请及家庭欢聚金秋时不可或缺的一道佳馔,烤鸭店亦成为北京人贴秋膘儿必去之处。
    贴秋膘儿之俗用现代医学观点看应视个人体质情况进行,体弱多病及老幼者可视病情适当调剂进补,中医讲秋补应为 “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法,如适当食些银耳、百合、南瓜、山药、莲藕、桂圆、芝麻、蜂蜜等,平补之前还应先调整好脾胃并注意润肺,切忌无病乱补、暴吃狂饮、凡补必肉和以补药代食,否则将有碍身体健康或适得其反生出其他病症。

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推荐阅读

老北京的记忆-岁时佳节

农历五月端午节后就是夏至节,夏至节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测定出的二十四节令之一,在古代时要放假三日。夏至日,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夏至?太阳南移,白昼渐...[详细]

老北京的记忆-美食雅趣

老北京过年时,孩童们最喜欢吃的不是那饺子和年菜儿,他们最想吃最爱吃的,是那摆在佛堂里奉神祖的“蜜供”和那色彩鲜艳各种味道的“杂拌儿”。蜜供,您可吃过吗?它是新中...[详细]

老北京的记忆-历史影像

过去老北京流传着一句俗语:“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前半句说的就是咱老北京四合院里夏季的别致风景。每遇炎夏,高搭天棚以蔽烈日,闲庭信步,在石榴树和鱼...[详细]

老北京的记忆-京城古貌

现如今崇文门外原花儿市大街已消失,拆迁后原地已盖起了国瑞城等新的小区,新的住宅楼和商业网点早已平地而起。 当我望着这旖旎的新景时,不得不回想起花儿市地区...[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