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首页北京文化京韵遗风老北京丧葬风俗

老北京丧葬风俗

2012年02月29日

简办的丧事

民国时期北京人办丧事逐渐有所简化,减少了一些宗教仪式和迷信色彩。抗日战争时期北京人变得更穷了,死人的事却更多了,丧事只得从简。北京城里的贫苦人家办丧事尽管一切从简,但在入殓、接三、出殡的基本礼俗上面还是会做到的,真正简陋的丧事是那些贫困孤寡的老人,他们生前寄居在大杂院里,靠捡破烂、乞讨为生,或是没有儿女,或是儿女早亡。这些老人死后,一般是由房东出面由邻居集资办丧事,找一个与亡人有点关系的小孩或年轻人扮成孝子,戴上孝帽,扎上孝带,到棺材铺里给掌柜的叩头求情,以低廉的价钱买下一口薄皮棺材,或者是大裹匣子,雇一辆排子车拉回来,入殓后将棺材停放在亡人住房的屋檐下,房东准备一张八仙桌当供桌,桌上随意摆上一些糕点、水果,用一个小碗当香炉,插上四根香,第二天给亡人糊一个小驴(死者为老头)或小牛(死者为老太太),牲口背上驮上捎马子,上写“西方正路”,里面放一些纸钱。晚上请上五个和尚,超度一下,念一遍《大悲咒》,然后找一个小乞丐拿着纸驴(牛)有前边带路,由假扮的孝子打着排纸钱,和尚敲着法器跟在后边,出门往西走上几步后将纸驴(牛)焚化。送三仪式后没有放焰口,也没人守灵,第二天一早由全院邻居将棺材抬上排子车,烧上一堆纸钱,由临时装扮的孝子打幡,摔盆后扬一把纸钱就起灵了。棺材埋到城外的义地或者乱葬岗子。

旧时北京街头常有一些乞丐、流民因冻饿或急病倒毙在马路边上,北京人称之为“倒卧”,以冬天最多。某一地区出现倒卧后,由该地区的警察署出钱派出所出面,雇上两个乞丐或无业游民去看守,等验尸后用薄板钉成的裹匣子装殓。后来因倒卧增多,警察署为了节省开支,改用荆条筐,将尸体放入筐内,上面再扣上一个筐后抬走,或用旧席子将尸体裹上之后埋到城外的乱葬岗子。有的倒卧还有一口气,管片的警察因为怕麻烦,就将倒卧搀扶到其他地段,其他地段的警察往往也采取这一办法。据说当年天桥地区以南北方向的大马路为界,常出现两边的警察将倒卧搀来搀去互相推脱的事,倒卧的生命尚且不值几个钱,哪里还谈得上有什么葬礼?那些被拉到乱葬岗子的穷人尸体被草草掩埋,根本没有什么标志。尸体不是被野狗所食就是很快腐烂,只留下几根尸骨。所以过去有人调侃道:穷人死了投胎转世快。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倡丧事简办,移风易俗,土葬也改为火葬,以节约耕地,以至于今天我们回顾老北京的丧葬礼俗时,为其中的繁文缛礼之多感到惊讶。其实这一切离今天也不过才几十年的时间,却已令人有隔世之感了。

民国时期,政府制定并公布的《服制》中对丧服规定为:男子遇有丧事穿礼服时,在左腕上围以黑纱,女子于胸前缀一黑纱结,祭奠死者时行三鞠躬礼。这些葬礼的规定仅实行于官场中的葬礼,对民间的葬式不具约束力。北京城内的一般市民举行葬礼时仍然是披麻带孝,沿袭旧制。但毕竟是从官方的立场上对充斥着封建伦理道德和迷信色彩的传统丧礼给予了否定。

民国期间北京城内开始出现以追悼会吊奠死者的新式丧礼。追悼会前发讣文通告亲友,讣文也可刊登在报纸上。一般选择在会馆、礼堂、饭庄举行追悼会,会场陈设庄严肃穆,灵前设亡人遗像,两旁安放亲友送的花圈、挽联、诗词。追悼会的内容包括奏哀乐、献花、述行状、读祭文、行三鞠躬礼、演说,家人答谢等项,与今天实行的追悼会大致相同。

在丧礼上面也打破了森严的等级界限,官吏居丧与平民无异。过去只有官宦人家才能使用的官御仪仗,现在老百姓只要肯花钱也可以用,没有“僭越”一说。另外像请僧道念经、焚烧灵车马楼库等落后迷信的习俗也减少了。

推荐阅读

老北京习俗之过春节(终) 厂甸为何是老北京人的最爱?...

每逢春节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北京南城琉璃厂就会有厂甸庙会,一年仅有这一次,而且卖的东西很有特色,很多是平日里在别的地方买不到的。...[详细]

北京春节的13个习俗大盘点

说起北京春节的习俗,不妨看看老北京的民谣:“腊八粥喝几天,转眼就是廿三,廿三糖瓜粘,廿四扫房日,廿五炸了丸子炸豆腐,廿六炖锅鱼来炖锅肉,廿七杀只鸭子、宰只鸡,廿八把面发...[详细]

春节习俗:老北京过年循老礼儿

在中国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传统里,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农历新年才是真正的新年。作为一个庆祝农历新年的盛大节日,春节不仅体现着我们对春天的期盼、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详细]

老北京亲子过大年!正月逛庙会 十五看花灯 清真美食...

在北京过年最重要的两样是京味儿和年味儿。虽然现在的高楼大厦雾霾天代替了多年前的红砖灰瓦四合院,然而每年一次春节的到来,还是让我们尽力复原着京味儿的老传统和...[详细]

白塔寺老街坊们自己办庙会 原汁原味还原老北京习...

老年间的书信怎么还有跪着的?“噗噗噔儿”是个啥?白塔“微妙会”上有答案。1960年白塔寺庙会消失,今年春节前,该地区的老街坊们自发组织,根据当年的记忆,在白塔寺旁办起...[详细]

老北京人的吃"春儿"

春天正是踏青赏景的好时节,而过去的老北京人除了踏青之外,就该吃“春儿”了。老北京人的吃“春儿”,叫开春儿第一口,从百姓到皇宫,都要尝这口儿。...[详细]

老北京的冬至习俗

冬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因此值得庆贺。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详细]

北京过小年的习俗

小年快到了,年越来越近了.其实从腊八敬佛喝粥起,就已经进入了春节的准备期.老北京时期,一般到腊月二十之后,京城大街上就开始出现“书春摊”、“对子摊”了。“揭对...[详细]

老北京习俗:春分吃太阳糕

昔日的老北京人,在欢度春节与上元节之后,紧接着便在农历二月春分日寅时举行祭祀太阳神的活动,曰“中和节”。 明清两代均于每年春分日遣官致祭,清制遇甲丙戊庚...[详细]

惊蛰老北京的习俗-吃懒龙

民俗学家"懒龙司机"表示,按照老北京的习俗,惊蛰这一天应该吃“懒龙”。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讲究这些了。 著名北京民俗专家崔普权老师说,惊蛰这天吃“懒...[详细]

老北京饭桌上的习俗

不能将筷子插在盛着米饭的碗里。以前的北京都是大家庭生活,三世同堂是很多的。孩子从小就知道绝对不能将筷子插在盛满米饭的碗里,这样做是对家中老人的最大不敬。因...[详细]

老北京岁时习俗

 顺星:正月初八黄昏后,以纸蘸油,燃灯108盏,烧香祭祀,叫顺星(清时习俗)。天诞:正月初九为天帝诞辰。禁屠宰。大高玄殿设皇坛,各道观设醮。 散花灯:十三日,也叫散小人。由堂...[详细]

老北京立春吃春饼习俗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吃春饼的习俗,历史悠久。《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前一日,顺天府街东直门外,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士……至次日...[详细]

吃春饼 老北京立春的风俗

立春,在我国古代历法上是一个节气,而在老北京来说则是一个风俗。这个风俗与吃分不开,在老北京风俗中立春又叫打春,是老北京人在春节前后的一个重要的风俗,为什么说是...[详细]

春节民俗: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贴窗花...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这是两句关于腊月二十八的民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是...[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