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首页北京文化京韵遗风老北京的记忆-美食雅趣

蜜供与杂拌儿(2)

2012年02月29日

在每年一进腊月,各糕点铺都会早早写个 “本店专门定做蜜供”的招牌挂在门口,一般人家是现钱订货,穷人家则可以 “打供”,即想定制什么样、大孝重量,在年初时就说好,按价每月分期交预付款,即每月交零钱到年底凑成蜜供价的整数,到时候拿回蜜供回家过年。当时用此法,解决了穷人家不能一次性花费很多钱买蜜供的难题。而四合院住户定做的数 “堂”蜜供,在腊月的中下旬时,由糕点铺专人挑着四尺来高的两个大圆笼,上面盖着两块黄布,圆笼周围写有糕点铺的店铺名字,负责送到购买者家的佛堂里。这种送蜜供的挑子,新中国成立前在老北京大街胡同常可看到,成为旧京一景。记得每在过年前,家里都要到花儿市大街著名老字号糕点铺定做很多“堂”宝塔样的蜜供尖,大的两三尺高,小的一尺左右?每年在佛堂的天地桌、神像、佛像、财神爷像、祖先像前都摆上一堂五个的,灶王爷前摆一堂三个的蜜供宝塔。这些蜜供的下面都要用一个大的月饼做托,蜜供一直要到正月十八 “落影日”时,才撤下分给大家吃。此时的蜜供早已蒙上一层烟灰和尘土啦。蜜供每 “堂”必是五个或三个,是因有 “神三鬼四”烧香上供的规矩,供品绝不能出现四个的。另外,旧时糕点铺还出售一种叫“蜜供坨”的蜜供糕点,这些蜜供坨就是搭垒蜜供塔时剩下的碎蜜供条条粘到一起,很便宜地出售给平民百姓,当时很受少儿和老者的喜爱。
    还有个药王庙的蜜供传说,也颇有?儿。据说老北京的哈德门( 崇文门) 外曾有个药王庙,庙里有一群道士,不仅道法通天,而且为生计还自办经营了个小型制作糕点的作坊,能做一手好点心。而该庙自制的蜜供尖儿,因用好蜂蜜,好麦芽糖,做出的蜜供塔形状味道都很有名。那蜜供塔,大的像浮屠,小的像宝匣,吃起来又甜又香又酥脆,掰开还拉黏儿。那些制作好的蜜供,码起来见棱见角,上下一条线,真够绝啦!传说有一年清道光皇帝知道了,微服私访来到药王庙上香,看见作坊里满屋子的蜜供直夸做得好,道士奉上蜜供,道光帝吃后胃口大开,更赞不绝口,回宫后立即传御旨:“药王庙为御膳?的蜜供局。”从此,药王庙就给皇宫每年制作蜜供尖啦,而且药王庙的香客也更多了。
    提到 “杂拌儿”,是老北京过大年时家家户户守岁必吃的小食品。一提 “杂拌儿”年轻人不明白是什么样的食品,街市上没见过有卖的呀。旧京时的 “杂拌儿”,其实是由多种干鲜果品掺在一起拌和而成,宋代时已有内装细果的“果子盒”。明人刘若愚的《酌中志》书中说:北京正月新年有内盛 “柿饼、荔枝、桂圆、栗子、熟枣”的“百事大吉盒儿”。清代时,将一些干果用蜜汁加工,成为色味俱佳的蜜饯食品,传说慈禧太后吃时很高兴,随口给起了个“杂拌儿”的?字,从宫内传到民间,成了北京一种风味独特的食品,杂拌儿流传了近千年,颇受人们的喜爱。
    杂拌儿一般分为三种,高档的细杂拌儿,是将鲜杏儿、蜜桃、大枣、桂圆、荔枝、山楂、藕片等经过糖蜜渍汁加工成蜜饯杂拌儿。旧时皇宫贵族王府大宅门四合院里人常食用,也常用以馈赠亲友。新中国成立前后,东安市尝百货大楼、干果店等常出售这种盒装的北京特产 “蜜饯果脯”,包装精美,美味可口,成为外地来京旅客常购买的北京特产。中档的杂拌儿也叫粗杂拌儿,其中有梨干儿、苹果干儿、柿饼条、山楂条、脆枣、榛子仁、花生仁什么的。最次的,旧京时叫“杂抓”,里面都是最贱的瓜子、花生、嘣酥豆什么的,它比粗杂拌儿还粗。
    细粗杂拌儿旧京时各大干果店均有出售,“杂抓”则常有小商贩推着小排子车或挑担走街串胡同叫卖,一声吆喝吸引来众多买主儿,有首民谣唱道:“过大年好喜欢,吃了杂抓能抓钱,不挣钱的学生抓识字,大姑娘抓针线……”就唱的是买杂拌的事儿。
    卖 “杂抓”的小贩也不用秤称,用手一抓往用旧画报折卷成的三角形纸包一放就成了,因而才有了“杂抓”之名儿。
    一般四合院里的住户多在春节前的腊月里,将杂拌儿作为必备的 “年货”买好,并成为除夕守岁及拜年来的亲友招待用食品。老北京人常在喜庆的除夕夜晚围炉边吃着杂拌儿边谈天边玩耍,阖家一片祥和喜洋洋的景象。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自然灾害和 “文革”时期,市场上见不到 “杂拌儿”了。不过在经济困难时期,政府仍千方百计给百姓供应应节小食品,凭本供应花生、瓜子,传承着过年的古老民俗。如今,市场上各种干果、水果极大丰富,供给充足,任百姓随意购买,欢度春节。

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推荐阅读

老北京的记忆-岁时佳节

农历五月端午节后就是夏至节,夏至节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测定出的二十四节令之一,在古代时要放假三日。夏至日,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夏至?太阳南移,白昼渐...[详细]

老北京的记忆-美食雅趣

老北京过年时,孩童们最喜欢吃的不是那饺子和年菜儿,他们最想吃最爱吃的,是那摆在佛堂里奉神祖的“蜜供”和那色彩鲜艳各种味道的“杂拌儿”。蜜供,您可吃过吗?它是新中...[详细]

老北京的记忆-历史影像

过去老北京流传着一句俗语:“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前半句说的就是咱老北京四合院里夏季的别致风景。每遇炎夏,高搭天棚以蔽烈日,闲庭信步,在石榴树和鱼...[详细]

老北京的记忆-京城古貌

现如今崇文门外原花儿市大街已消失,拆迁后原地已盖起了国瑞城等新的小区,新的住宅楼和商业网点早已平地而起。 当我望着这旖旎的新景时,不得不回想起花儿市地区...[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