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冰食(3)
2012年02月29日
内容导航
1、蜜供与杂拌儿(1)2、蜜供与杂拌儿(2)3、消夏冰食(1)4、消夏冰食(2)5、消夏冰食(3)6、消夏冰食(4)7、入秋尝秋鲜(1)8、入秋尝秋鲜(2)9、入秋尝秋鲜(3)10、粥铺 烧饼 油炸鬼(1)11、豆汁儿 焦圈儿12、牛筋儿豌豆 芸豆饼 煎灌肠13、四合院里的童年游戏(1)14、四合院里的童年游戏(2)15、四合院里的童年游戏(3)16、鸟笼 门墩儿(1)17、鸟笼 门墩儿(2)18、鸟笼 门墩儿(3)19、鸟笼 门墩儿(4)冰核和刨冰
老北京有些大宅门的住户有一种土制的 “冰箱”——木制箱子,里面贴铅铁皮,可在下层放冰上层放食物。放进 “冰箱”里的冰块每天都?更新,以免因融化降低效果。
老北京时,每天有赶着小毛驴儿给大宅门专门送冰块的送冰人。这些冰块是送冰人专门从冰窖里批发来的。大宅门的住户每天将瓷实的天然冰放入 “冰箱”来冰镇食物防止食物腐坏。当送冰车来到时,胡同里的孩子们非常欢乐,有的去摸凉冰,有的去拣掉在地上的碎冰碴儿含在嘴里以此为乐。新中国成立前有些穷苦孩子,到冰窖大门周围去拣拾碎冰块,或者想法儿廉价批发来一些碎成几瓣的冰块,用一小竹篮装着,下面用棉布垫底,上面盖着块白布,每天走胡同吆喝叫卖 “冰核儿哎!便宜喽”,以换些小钱。有人来买时,就用小冰镩子镩成碎块,用小勺盛给买主。记得小时候,有时会用攒下的零花钱买上一两块冰核儿,不让砸碎,不管干净与否,含在嘴里,透心凉,沁人心脾。
雪花酪
在冰激凌出现之前,我国有类似的冷食,就是雪花酪。明清时,北京出现了雪花酪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前一般由街市上的小吃店、干果铺出售。其制作方法是把一个圆铁筒放进一个比它略矮的圆木桶里:木桶比铁筒直径要大,铁筒周围填满了碎冰块。制作时,铁筒内倒入凉开水、红糖或者是糖精、香精,再用皮带缠在铁筒外皮上端,用人力反复拉动皮带转动铁筒,让筒内的水珠间结冰。为了不使其结成冰块,制作人要用一根竹片,多次剔除筒内壁上的冰层,使筒内保持半流质,即 “酪”的状态。铁筒在木桶的冰块中转动,越转越“糨”,一直到呈浓小米粥状。真正售卖时还要再用果酪( 果子干) 、红果酪及浓酸梅汤浇入,在木桶或瓷盆内用棍搅拌,然后盛入盅内,食者边饮边嚼。
雪花酪名称传说不一,有的叫“冰果酪”,有的叫“雪茶”。说 “雪茶”的人说,宫里忌讳 “雪”字与 “血”字同音,中间加了一个 “花”字,成了“雪花茶”。“雪花酪”大概就是 “雪花茶”变来的。
雪花酪食之较冰激凌爽口,但制作全凭人力?是中国传统的冷食,北京的一些干果店、小吃店都有制售。
红白玻璃粉
玻璃粉实际上是用藕粉或洋粉( 老北京对琼脂的俗称) 熬制作浓汤或凉粉状,冷却凝固成冻坨,透明白色的就是白玻璃粉。如果熬制时再加点食用红色素,就成了红玻璃粉。一般售卖时,将红白玻璃粉各一坨放在一个玻璃器皿中,红白相间,晶莹透亮非常鲜艳,照现代词来说是很有 “卖点”的。出售时,以小瓷碗盛满,用小钢刀划成条,浇上冰镇的糖水,状如透明玻璃。这种玻璃粉亦在小吃店、干果铺有售,常吆喝“败火润喉的玻璃粉呦1购买者,用嘴沿碗边一吸而尽,凉甜滑润,非常爽口。